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人超脱世俗,隐居自然的生活状态。开篇“扁舟沧浪叟”即勾勒出一位老渔人的形象,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心与沧浪清”表明他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界相通。
诗人通过“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表现这位渔父超越了世俗的名利观念,淡泊明志,不以个人身份和来历为重。他的生活极为简朴,“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说明他与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依赖关系。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这两句透露出渔父不仅以捕鱼为生,更重要的是享受其中的乐趣和自由。他的生活没有固定的规律,“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表明他随波逐流,不受世俗束缚。
最后两句“世人那得识深意, 此翁取适非取鱼”则点出了诗人的主旨:渔父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不被世人理解,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脱物欲、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状态,而不仅仅是捕鱼谋生。
英雄耻割据,拂衣游江湖。
我为沉水香,君为博山垆。
紫烟扬光彩,丹成凌仙都。
仙都虽宴乐,苍生嗟未苏。
红旗如云霓,锦带曳芙蕖。
利剑在掌中,出入风雷驱。
萧曹刀笔吏,项羽乃匹夫。
苟能拯水火,何辞七尺躯。
王侯如敝屣,山林堪长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