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渔父》
《渔父》全文
唐 / 岑参   形式: 古风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0)
注释
扁舟:小船。
沧浪叟:寄身于沧浪之水的老者。
心:内心。
与:如同。
沧浪清:沧浪般清澈宁静。
不自道:未曾提及。
乡里:家乡。
无人:没有其他人。
知:知道。
姓名:他的名字。
朝:早晨。
从:在。
滩上:河滩上。
饭:用餐。
暮:夜晚。
向:于。
芦中:芦苇丛中。
宿:住宿,过夜。
歌竟:唱完一首歌。
还复歌:又接着唱下一首。
手持:手中拿着。
一竿竹:一根竹竿。
竿头:竹竿顶端。
钓丝:钓鱼用的线。
长:长度为。
丈馀:一丈多。
鼓枻:划动船桨。
乘流:随波逐流。
无定居:没有固定的居住处。
世人:世间的人们。
那得:哪能。
识:理解。
深意:深远的心意。
此翁:这位老翁。
取适: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
非:并非。
取鱼:为了捕鱼。
翻译
小船上的老者寄身于沧浪之水,心如沧浪一般清澈宁静。
他未曾提及自己的家乡,也没有人知晓他的姓名。
早晨在河滩上用餐,夜晚则栖息于芦苇丛中。
唱完一首歌又接着唱下一首,手中执着一根竹竿。
竹竿顶端垂下的钓丝长达一丈有余,他划动船桨随波逐流,居无定所。
世间之人哪能理解他深远的心意,这位老翁追求的是逍遥自在而非捕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人超脱世俗,隐居自然的生活状态。开篇“扁舟沧浪叟”即勾勒出一位老渔人的形象,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心与沧浪清”表明他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界相通。

诗人通过“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表现这位渔父超越了世俗的名利观念,淡泊明志,不以个人身份和来历为重。他的生活极为简朴,“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说明他与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依赖关系。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这两句透露出渔父不仅以捕鱼为生,更重要的是享受其中的乐趣和自由。他的生活没有固定的规律,“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表明他随波逐流,不受世俗束缚。

最后两句“世人那得识深意, 此翁取适非取鱼”则点出了诗人的主旨:渔父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不被世人理解,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脱物欲、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状态,而不仅仅是捕鱼谋生。

作者介绍
岑参

岑参
朝代:唐   籍贯:南阳   生辰:约715-770年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你喜欢

赠友人·其一

英雄耻割据,拂衣游江湖。

我为沉水香,君为博山垆。

紫烟扬光彩,丹成凌仙都。

仙都虽宴乐,苍生嗟未苏。

红旗如云霓,锦带曳芙蕖。

利剑在掌中,出入风雷驱。

萧曹刀笔吏,项羽乃匹夫。

苟能拯水火,何辞七尺躯。

王侯如敝屣,山林堪长娱。

(0)

春屐

自蜡一双屐,南金不是过。

世人皆大笑,未雨更如何。

高齿防欹侧,深泥免轗轲。

病身须托尔,三月好花多。

(0)

凤山骊歌十章送徐侯戢斋赴召入都·其六

度海空传汉伏波,高桥重架石巍峨。

从前作者皆豪俊,事业曾吴孰较多。

(0)

寄怀张寄亭太史

十二年前汗漫游,佗城杯酒共登楼。

榜名已自魁三象,物论还归第一流。

内翰新篇传北阙,先公遗树满南州。

怀中书札多时在,未敢因人造次酬。

(0)

徐戢斋父母重修青云桥路喜而有赋二首·其二

昔贤经始迹堪寻,架石为桥继自今。

驷马翱翔酬壮志,一泓清彻照冰心。

湖堤竟擅香山号,棠树长留召伯阴。

胜事千秋能有几,为公披写作新吟。

(0)

岁除次础兄韵四首·其一

又送今年去,悠悠可奈何。

有涯庄叟智,无力鲁阳戈。

野色哀鸿满,边声牧马多。

昔贤图谶在,莫遣忧时过。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