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蜡一双屐,南金不是过。
世人皆大笑,未雨更如何。
高齿防欹侧,深泥免轗轲。
病身须托尔,三月好花多。
自蜡一双屐,南金不是过。
世人皆大笑,未雨更如何。
高齿防欹侧,深泥免轗轲。
病身须托尔,三月好花多。
这首《春屐》是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描述一双春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首句“自蜡一双屐”,开篇即点明主题,一双用蜡制作的春屐,暗示着这双鞋特别适合春天穿着,与季节相呼应。接着,“南金不是过”一句,以“南金”比喻珍贵之物,却说“不是过”,意在强调这双春屐虽非金银打造,但其价值不在于物质的贵重,而在于其适合春天的实用性和对诗人的意义。
“世人皆大笑,未雨更如何”两句,通过对比世人的嘲笑与诗人的坚持,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对自我选择的坚持。在未下雨之前就准备好鞋子,预示着诗人对未来变化的准备和适应能力,同时也暗含着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接受和乐观态度。
“高齿防欹侧,深泥免轗轲”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屐的设计特点,高齿可以防止行走时的倾斜,深泥则避免了在湿滑地面的滑倒,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实用性的追求。这两句也象征着诗人面对生活困难时的智慧和应对策略。
最后,“病身须托尔,三月好花多”表达了诗人即使身体不适,也需要这双春屐陪伴度过美好的春季,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在身体不便的情况下,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整体而言,《春屐》一诗通过对一双春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观察、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思考,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和哲学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