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白足便参方,归卧云林鬓已霜。
提起铁鞋再三问,从前行脚为谁忙。
黑头白足便参方,归卧云林鬓已霜。
提起铁鞋再三问,从前行脚为谁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秋霜师的僧侣形象,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其修行生活与内心世界。
首句“黑头白足便参方”,以“黑头”象征年轻僧侣的乌黑发丝,而“白足”则暗示了修行岁月的积累,两相对比,生动地刻画出秋霜师在修行道路上的转变与成长。同时,“参方”一词,既指参访四方,也暗含深入思考佛法之意,体现了其对佛教教义的探索与实践。
次句“归卧云林鬓已霜”,描述了秋霜师在云雾缭绕的山林中归隐,岁月流逝,两鬓斑白的情景。这里不仅展现了其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也蕴含着对时光流转、人生老去的感慨。
第三句“提起铁鞋再三问”,通过“铁鞋”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秋霜师在修行过程中的勤奋与执着。他不厌其烦地提出问题,寻求答案,体现了对佛法深邃奥义的追求和探索精神。
最后一句“从前行脚为谁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秋霜师对于过往修行生涯的反思。他似乎在追问自己,那些年为了什么而奔波忙碌?这不仅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审视,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霜师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佛法探索之路上的坚韧与深思,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感悟。
冉冉山云薄暮时,壶觞歌咏欲忘归。
一杯且为梅花醉,莫待梅花作雪飞。
钱塘妓女颜如玉,一一红妆新结束。
问渠结束何所为,八月皇都酒新熟。
酒新熟,浮蛆香,十三库中谁最强。
临安大尹索酒尝,旧有故事须迎将。
翠翘金凤乌云髻,雕鞍玉勒三千骑。
金鞭争道万人看,香尘冉冉沙河市。
琉璃杯深琥珀浓,新翻曲调声摩空。
使君一笑赐金帛,今年酒赛真珠红。
画楼突兀临官道,处处绣旗誇酒好。
五陵年少事豪华,一斗十千谁复校。
黄公垆下谩徜徉,何曾见此大堤倡。
惜无颜公三十万,往醉金钗十二行。
依山仍负郭。有松桂扶疏,烟霞渺漠。一年自成落。
奈孤踪还系,蝇头蜗角。休嗤句弱。
赋郊居、何让沈约。
记乡人过我,傩立阼阶,酒行先酌。
远映江山奇胜,下瞰重湖,上飞高阁。风帘絮幕。
筑新槛,种花药。
幸瓜期已近,秋风归去,免得奔驰味恶。
待开池、剩起林亭,共同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