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潦乘秋见,鸣螀满地生。
薄言风有隧,遑恤雨无正。
河北多艰食,天南未解兵。
十年留滞尽,乡国意纵横。
积潦乘秋见,鸣螀满地生。
薄言风有隧,遑恤雨无正。
河北多艰食,天南未解兵。
十年留滞尽,乡国意纵横。
这首诗《雨》由清代诗人李因笃所作,描绘了秋日雨季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联“积潦乘秋见,鸣螀满地生”,以“积潦”形容雨水累积,秋风送凉,雨声渐起;“鸣螀”则是指秋蝉的鸣叫,渲染出秋天特有的凄凉氛围。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意境。
颔联“薄言风有隧,遑恤雨无正”,“薄言”是古代口语中的感叹词,此处用来表达对风雨不息的无奈与感慨。“风有隧”暗示风势之猛,似乎有隧道般的威力;“雨无正”则说明雨势连绵不断,没有停歇的迹象。这两句通过对比风与雨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困境的忧虑。
颈联“河北多艰食,天南未解兵”,将视角转向社会现实,指出北方地区因战乱而粮食短缺,南方虽未直接遭受战争,但局势也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局面的关注与忧虑,体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
尾联“十年留滞尽,乡国意纵横”,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滞留之后,诗人终于感到回归故乡的自由与畅快。然而,“乡国意纵横”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过往岁月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不确定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个人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社会双重挑战时的思考与感悟,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厚人文关怀的作品。
鸳鸯水中禽,居常有定偶。
行则共洲渚,栖不异渊薮。
交颈情所私,和鸣气相友。
白头不自嫌,彩翼戢左右。
雄雌或失配,霜霰甘独守。
嗟哉羽毛类,赋性乃何厚!
愿献金闺女,绣作君子绶。
人或违天常,翻为此禽丑。
细字蚕眠,断纹犀裂,深黄晕透鹅脂。
一片文牙,何人手刻乌丝。
东风荔子年华好,要宜男翠叶青枝,最分明,两面圭棱,两朵灵芝。
自从凤辇宸游少,有遗钿坠佩,散落琼墀。
春去春来,知他是否宫词。
迢迢禁苍葳蕤锁,料当年、曾系金匙。
易销魂,结子同心,翠袖携时。
陂塘五月风来,水荭花外娟娟别。
一湾销夏,满池香影,数茎冰雪。
瓣立蜻闲,须粘蝶小,也怜清绝。
料新妆慵斗,盈盈坠粉,早洗尽、胭脂靥。
犹记东林千叶。笑棼陀、楚人曾说。
冶游更忆,江乡秋蚤,玉纤思折。
白舫斜穿,冷蟾移映,水云明灭。
只此时难认,等闲湿了,画罗裙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