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隐居图》
《隐居图》全文
元 / 陈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寓隐茅堂僻,幽寻鸟道分。

晴天千障雨,伏日万松云。

岂是渔樵侣,应怀鸿鹄群。

小桥清浅处,有竹抱桐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隐居之所的自然美景与内心的宁静追求。

首句“寓隐茅堂僻”,开篇即点明了隐居之地的偏远与简朴,茅草屋坐落在人迹罕至之处,透露出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幽寻鸟道分”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幽静与神秘,仿佛只有鸟儿的踪迹才能指引通往这处世外桃源的道路。

“晴天千障雨,伏日万松云”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隐居地的景色变化。晴朗之日,千山万岭笼罩在雨雾之中,显得朦胧而神秘;夏日炎炎,万松林中云雾缭绕,为这炎热的季节增添了几分清凉与诗意。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也暗示了隐居生活中的恬淡与超脱。

“岂是渔樵侣,应怀鸿鹄群”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高远境界的向往。诗人并非与世俗的渔夫樵子为伍,而是心怀鸿鹄之志,追求更高远的理想与精神境界。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凡追求和对自由、高远生活的向往。

最后,“小桥清浅处,有竹抱桐君”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小桥横跨于清澈的小溪之上,竹林围绕,仿佛是诗人的精神家园。这里的“抱桐君”可能象征着诗人所追求的精神寄托或理想中的伴侣,与竹林一同构成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场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与高远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谟

陈谟
朝代:元

(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
猜你喜欢

司马温公挽词五首·其五

自昔龙门峻,叨蒙国士知。

紬书陪太史,问学仰宗师。

一纪依林壑,千秋隔履綦。

馀生愧簪绂,无路送灵輀。

(0)

资中八首·其五

六月炎蒸烈火高,黑云驱雨驾波涛。

千崖雪浪飞泉吼,万壑阴云古木号。

(0)

寄宣义大师英公

西游久不得师书,睹物相思展篆图。

情厚未忘莲社约,分深曾伴橘洲居。

青云作阵宜长卧,白酒资吟莫破除。

见说近来挥彩笔,字皆飞动有功夫。

(0)

步虚声.白玉楼六首·其五

钧天奏,流韵满空明。

琪树玲珑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相和八鸾鸣。

(0)

送曾原伯运使归会稽用送徐叔智韵

秧田水满麦栖亩,劝农使者翩然去。

去年愁苦救荒时,岂敢梦为今日归。

天津桥西官柳陌,文书灯火长相觅。

江山信美不留人,寂寞回潮工送客。

镜湖一曲浙河东,万顷太湖蓑笠翁。

愿赓四愁作五咏,我所思兮思剡中。

(0)

送严子文通判建康

四海论交赖有子,一日不见真愁予。

人谁可与话心曲,天忽遣来同里居。

懊恼春来不数面,丁宁岁晚犹频书。

黑头屡别那敢惜,叹息骎骎霜满梳。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