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曾原伯运使归会稽用送徐叔智韵》
《送曾原伯运使归会稽用送徐叔智韵》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古风

秧田水满麦栖亩,劝农使者翩然去。

去年愁苦救荒时,岂敢梦为今日归。

天津桥西官柳陌,文书灯火长相觅。

江山信美不留人,寂寞回潮工送客。

镜湖一曲浙河东,万顷太湖蓑笠翁。

愿赓四愁作五咏,我所思兮思剡中。

(0)
翻译
稻田里的水满溢,麦地静待丰收时,劝农的使者轻盈离去。
去年饥荒时满心忧虑,怎敢梦想今日能回归。
天津桥西官道旁,文书灯火夜未央,寻找着忙碌的身影。
美景虽好留不住人,只有寂寞的潮水伴送离别客。
镜湖边的曲径通向浙河东,万顷太湖之上,老翁披蓑戴笠守望。
希望能续写忧国之诗,心中所想,仍是剡中的故乡。
注释
秧田:稻田。
劝农使者:负责农业的官员。
愁苦:忧虑。
救荒:救灾。
天津桥:古代地名。
文书灯火:夜间处理公文的灯火。
江山:美丽的自然景色。
寂寞回潮:孤独的潮水。
镜湖:湖泊名。
浙河:浙江的别称。
蓑笠翁:披蓑戴笠的老人。
赓:续写。
四愁: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咏:五首诗。
思剡中:思念剡中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送曾原伯运使归会稽用送徐叔智韵》。诗中描绘了稻田丰盈、麦穗饱满的丰收景象,曾原伯作为劝农使者归来,与去年救荒时的情景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丰收的欣慰和对曾原伯回归故里的喜悦。接下来,诗人通过天津桥西的官柳和灯火,暗示了曾原伯在忙碌的公务中寻找文书的场景,体现了他对职责的认真态度。

然而,尽管景色优美,但诗人感慨江山虽美,却留不住人,暗示了曾原伯即将离开的离别之情。最后,诗人以镜湖和浙河东的渔翁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希望继续以诗歌形式表达对故乡剡中的思念,同时也寄寓了对曾原伯的祝福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丰收的赞美,又有对友人的惜别,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过桂平

岭南太半尚鸿荒,城壁空坚草莽长。

忽到浔州江上饮,喜他风物近吾乡。

(0)

丘叔乔七十生朝二首·其二

大儿别有论文眼,朴实无他是次丁。

长女嫁夫能俭约,小娘骂婿见财轻。

(0)

熙宁七年八月望日自杭之宋过永乐院观承天佛日广慧洎永乐四老上堂因而留题

雷音一振绝微言,末学方知祖道尊。

莫讶师僧无见处,人人俱解句中玄。

(0)

监簿杨倜得第南归惠诗因和元韵赠其行

楚客多年泽畔吟,文穷尤见用功深。

尺书屡贡宾王府,斗粟宁酬事道心。

长铗由来歌旧馆,鸣驺从此别中林。

寄言乡校青衿子,君去何人更嗣音。

(0)

题仙居伟羌山六绝·其三

天鞠精灵久贮储,中间豪杰出无虚。

乡民世世家于此,争使儿孙不读书。

(0)

送陈仁叔之越

生世可无友,吾友得仁叔。

行己严尺度,色夷气清穆。

蝇头观世态,麈尾露心曲。

大江渺愁人,风欲饱帆腹。

重阳两日是,不共一杯菊。

吾侪迹浮萍,同是客京毂。

作讨俱出此,正尔未免俗。

倘有廪可指,一笑如鲁肃。

寒窗共短檠,何用戒征轴。

所以穷杜陵,恨欠突兀屋。

波寒净沙石,露重老林木。

莫言衣带水,后会殊未卜。

越山君旧游,我亦曾寄目。

迩来平安否,细与问修竹。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