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咏 廿 四 气 诗 处 暑 七 月 中 唐 /元 稹 向 来 鹰 祭 鸟 ,渐 觉 白 藏 深 。叶 下 空 惊 吹 ,天 高 不 见 心 。气 收 禾 黍 熟 ,风 静 草 虫 吟 。缓 酌 樽 中 酒 ,容 调 膝 上 琴 。
- 注释2
向来:从来;一向。
鹰祭鸟:《逸周书·时训》:“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即处暑三候之一“鹰乃祭鸟”。
白藏: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这里指代秋意。
不见心:指秋风肃杀,万物凋零,看不见悲悯之心。即处暑三候之一“天地始肃”。
禾黍熟:指农作物成熟,即处暑三候之一“禾乃登”。
樽中酒:杯子里的酒。
- 译文
一向处暑之日到来之时,老鹰就会开始祭鸟。渐渐觉得白露收藏,秋意渐浓。
树叶下面空惊一阵秋风发出的声音,秋天高远看不见悲悯之心,万物肃杀。
秋气收敛,农作物成熟,秋风安静,虫儿吟唱。
慢慢浅酌杯中的美酒,从容调理膝盖上的琴弦。
- 赏析
元稹的吟咏二十四节气诗歌,一到秋天写得也就越发有诗意,越加精彩了。
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但秋老虎仍然还在,所以还不算特别凉爽,要等到白露之后才会真正凉快起来。
首联,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交代的是处暑三候之一:鹰乃祭鸟。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老鹰开始大量捕获小鸟。与其说是祭祀,不如说由于秋季到处是成熟的庄稼,鸟儿们又多,又肥,老鹰捕获小鸟自然容易,吃也吃不完,就出现了“鹰祭鸟”的现象。
另一方面,就是不经意间才发现,白露已经藏在很深的树叶草丛间,秋意开始变浓了。这些奇妙的变化,都会对诗人内心产生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是时光的流逝,一方面是凉爽的秋天终于来了。万物也将迎来各自的命运。
颔联,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一个“空”,一个“高”,写出了秋天的空寂与高远,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空寂与对万物的悲悯之心。一叶知秋,所以诗人能站在叶子下面感受到阵阵秋风发出的声音。天空高远,所以诗人看不见老天的怜悯之心。而万物都将迎来肃杀之气,等待命运的安排。“不见心”三字,写得是处暑三候之二:天地始肃。此时,肃杀之气降临,天地万物开始凋零。老天的怜悯之心不见了,任凭凋零与捕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四月十四日同嘿园宰平游上方山至兜率寺
畿南之山最大房,石廪层沓摩穹苍。
银陀峻极古弗贵,伟此岩壑称上方。
峰回涧束合林翠,森壁留罅穿天光。
折盘开阖路几绝,数武一换山阴阳。
岂无飞流与争道,上有栏楯临洸洋。
石梯历级三百尽,复磴稍坦云屏张。
庵堂七二半颓陀,错落丹碧仍相望。
入门古柏俨初祖,建寺或者真情唐。
洞游岩坐絜先后,争取馀晷腰脚强。
经行荦确亦劳止,差喜所得堪汝偿。
登岱同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兄弟·其二
劳山经宿处,我来后兼旬。
候日喜过霁,题壁犹轩新。
却读檗斋诗,等为听雨人。
雨止俯云海,连山白向晨。
渐如积雪消,群露矾头皴。
欻作泉百道,岩谷纷垂绅。
此景世几见,万事有屈伸。
苏盦招集江亭时瘦唐将假归
胜地如胜朋,习处不知宝。
一从别后忆,反覆无不好。
城隅一撮土,见我少还老。
君亦江海徒,及来共春讨。
西山为留雪,对客起画稿。
泠泠荻芽风,吹冻尽变潦。
座有思归人,庐瀑已挂抱。
何妨少濡滞,聊缓百忧捣。
他年或见怀,此会忍草草?
还寻旧酒垆,曛黑须醉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