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岱同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兄弟·其二》
《登岱同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兄弟·其二》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劳山经宿处,我来后兼旬。

候日喜过霁,题壁犹轩新。

却读檗斋诗,等为听雨人。

雨止俯云海,连山白向晨。

渐如积雪消,群露矾头皴。

欻作泉百道,岩谷纷垂绅。

此景世几见,万事有屈伸。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劳山的经历与所见之景,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首先,开篇“劳山经宿处,我来后兼旬”点明了地点与时间,诗人在此山停留多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向往与留恋。接着,“候日喜过霁,题壁犹轩新”描述了等待晴天的心情,以及在晴朗之日题写壁上的喜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欣赏。

“却读檗斋诗,等为听雨人”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与檗斋(可能是指另一位诗人)在不同心境下对雨的不同感受,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

“雨止俯云海,连山白向晨”描绘了雨后的景象,云海与连绵的雪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壮观,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接下来,“渐如积雪消,群露矾头皴”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雪逐渐融化,露珠在岩石上形成斑驳痕迹的场景,细腻地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

“欻作泉百道,岩谷纷垂绅”则描绘了雨水汇聚成溪流,从岩石间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仿佛千军万马,气势磅礴。最后,“此景世几见,万事有屈伸”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起伏与变化,强调了自然与人生的相互映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劳山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送菊蒋懋功

金葩耀素节,的□吐奇姿。

绚云被灼灼,溥露宛垂垂。

对此娱芳辰,眷言赠故知。

朝荐君子堂,百卉竞葳蕤。

宁知岁寒心,忻赏必于兹。

(0)

重过非熊馆

金风虽零露,园林尚葱蔚。

以我过从数,谅子羁怀慰。

窗隙挂蟏蛸,墙隈啼络纬。

中坐有馀清,茶烟鼎初沸。

(0)

苦雨柬陈宪副吴山人

终宵苦淫潦,檐溜如倾盎。

泽国成沮洳,萧斋更飒爽。

入帘讶淅沥,迸阶倏沆漭。

谛听耳目骇,静憩营魂恍。

推枕不成梦,端居纡閒想。

拨炉香已烬,挑灯焰不朗。

奔雷时一吼,划电光相荡。

避湿徙藜床,张帷护书幌。

纸窗任模糊,木屏恣偃仰。

枝丫惊果坠,林欹搅叶响。

傍砌移盘卉,当阶决淤坏。

怀人在城闉,如隔东西瀼。

青尊时自把,玄言谁共奖。

安得桃叶舟,移泊荷花荡。

(0)

营墓

东郊卜隐地,今为埋玉坟。

凄凉一抔土,芳草无冬春。

曾当同燕寝,岁月尚逡巡。

松楸手自植,为尔表贞珉。

重泉尚虚左,旦暮谁为亲。

百年鼎鼎流,嗟此暂时人。

(0)

舟次横江

凌晨发江门,其夕抵东渚。

西流下崩湍,方舟逆相拒。

危樯牵巨缆,十步九回顾。

滩声怒如雷,杂以萧骚雨。

游人终夜叹,大半思乡土。

却望猪头山,三朝又三暮。

(0)

录别·其二

灿灿中林月,迢迢夜向徂。

游子不能别,忼忾悲以呼。

行役无远近,出门尽畏途。

况值严冬日,身上无完襦。

非无室家好,其奈饥所驱。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