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彭泽县,应有折腰人。
百里昔犹重,先生岂不贫。
菊花还在否,柳色为谁新。
白发南迁客,凄凉问水滨。
古来彭泽县,应有折腰人。
百里昔犹重,先生岂不贫。
菊花还在否,柳色为谁新。
白发南迁客,凄凉问水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舜俞的《彭泽县》,通过对彭泽县历史的回顾和对陶渊明的典故引用,表达了对高尚节操的推崇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感慨。首句“古来彭泽县,应有折腰人”暗示了彭泽县自古以来就有坚守气节的人物,而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于此,成为后世典范。
接下来的“百里昔犹重,先生岂不贫”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选择清贫生活的重要性,即使在物质匮乏的百里之地,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询问菊花是否依旧盛开,柳色是否为新的客人带来生机,实际上是在暗指陶渊明的高洁品格并未因时光流逝而改变。
最后两句“白发南迁客,凄凉问水滨”,诗人以自身为“南迁客”,寓言自己或他人遭遇贬谪的境遇,来到彭泽县,面对水滨的凄凉景色,不禁发出疑问,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感伤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彭泽县的历史和自然景象,寄寓了诗人对高尚节操的赞美和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我先落魄何所为,百年生计巢南枝。
迎风吸露饮山渌,枕泉漱石吟新诗。
一丝不挂心自乐,澹然性灵学无学。
洗耳熟听空山猿,知心更有空山鹤。
漫漫长夜何时晨,纷纷尘世何日清。
餔糟啜醨难自强,独醒肯图千古名。
君不见严光片石生白云,江湖夜永秋水深。
碧丝牵动潭底月,直钩钓断人间心。
画栋丽晴霞,飞甍接天汉。
虚棂纳青山,巍轩贮黄卷。
缅怀创楼人,胸襟蕴奇算。
相去数百年,坐阅成一旦。
想当读书日,研精固忘倦。
浮云变盛时,短世惊薄宦。
我欲登斯楼,烟云聊把玩。
感慨三抚阑,临风寄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