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甲戌秋过丫头岩有感》
《甲戌秋过丫头岩有感》全文
宋 / 俞德邻   形式: 古风

昔年北兵浒黄渡,官军一万丫岩驻。

岩前十里无人烟,焉知今日重生聚。

老翁殷勤指长孙,生时开庆方改元。

今年裹头明年娶,感荷太平天子恩。

传闻鼎湖龙又逝,空馀弓剑留人世。

天上唯多三数公,社稷苍生谁早计。

老翁忧时色枯槁,羸卧岩前分犊草。

京师来往千万人,欲问明时知者少。

嗣皇继圣生神灵,西陲何事犹徵兵。

襄樊未复郢又急,正阳新筑淮未平。

吾侪红额今有几,青袍白马纷纷是。

岩前鬼燐阴雨青,老翁说著心胆惊。

愿君努力扶休明,翁也菁羹橡饭安馀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甲戌秋日路过丫头岩时的所见所感,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社会现状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回顾了过去,描述了昔日北兵侵扰,官军驻扎的情景,与如今岩边重新聚起的人烟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接着,通过老翁与长孙的故事,展现了太平盛世下百姓生活的变迁,以及对帝王恩泽的感激之情。

随后,诗人转而感慨历史的更迭,提到传说中的龙逝去,象征着时代的变迁,留下的是弓剑和过往的记忆。他忧虑于国家的未来,感叹只有少数贤能之士能够预见到社稷苍生的长远计策。

诗中还提到了老翁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最后,诗人呼吁人们应努力维护国家的安定与繁荣,同时也表达了对老翁晚年生活的祝愿,希望他能在宁静中度过余生。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忧虑,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介绍

俞德邻
朝代:宋   籍贯:自号太玉山   生辰:1232~1293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和筹堂四首·其一琴

山水有清音,琅然出枯木。

若教俗耳听,丝竹不如肉。

(0)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其五十四棋

纵横连井地,明暗列星图。

两角触蛮战,一家瓜葛无。

(0)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其九春

来莫怨春迟,去莫怨春忙。

春不随人老,谁教汝断肠。

(0)

双松古渡图

倾盖相逢,堂堂两公。寂寥渡口,以济不通。

(0)

止姚亚之刲羊

养生之鞭,陇种之苗。欲鲁去朔,在齐闻韶。

咄嗟老饕,腹如瓠枵。踏破菜园,合吃藤条。

(0)

闰八月十八日会同馆诸公同赋绝句五首·其一

一年十二度圆月,及到中秋此夜偏。

天意自怜风露爽,更教明月十三圆。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