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峡塾讲中庸第二章》
《峡塾讲中庸第二章》全文
宋 / 高公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滔滔逝者若斯夫,不有耆儒孰共扶。

昭揭五条皆达道,由来一本不殊途。

圣经奥义难穷尽,老笔名言妙写模。

我欲研朱同看易,先生肯往此中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áshújiǎngzhōngyōngèrzhāng
sòng / gāogōng

tāotāoshìzhěruòyǒushúgòng

zhāojiētiáojiēshǒuyóuláiběnshū

shèngjīngàonánqióngjìnlǎomíngyánmiàoxiě

yánzhūtóngkànxiānshēngkěnwǎngzhōng

翻译
江水滚滚流逝啊就像这样,如果没有年长的学者谁能共同扶持。
公开阐明的五常之道都是通达的大道,自古以来都遵循着相同的路径。
《圣经》的深奥道理难以穷尽,前辈的智慧言论巧妙地描绘出来。
我想要和你一起研读红色朱砂笔标注的《易经》,先生你愿意一同参与吗?
注释
滔滔:形容水流不断。
逝者:指流逝的时间或事物。
斯夫:代指江水。
耆儒:年长的学者。
孰:谁。
昭揭:明显揭示。
五条:指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之道。
达道:普遍适用的道理。
一本:一个根本原则。
殊途:不同的途径。
圣经:这里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或其他重要典籍。
奥义:深奥的道理。
穷尽:完全理解。
妙写模:巧妙地表达。
研朱:用朱砂笔研究或标注。
看易:阅读《易经》。
肯往:愿意前往参与。
此中:这里,指研读过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公泗的《峡塾讲中庸第二章》,主要表达了对儒家经典的尊崇和对学术传承的渴望。首句“滔滔逝者若斯夫”以江水比喻时光流逝,强调时间的无情;“不有耆儒孰共扶”则表达了对年长有学识的学者的敬仰,认为他们对于引导后人理解儒家经典至关重要。

接下来,“昭揭五条皆达道”指的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强调其普遍适用性,无论何种途径都能通向真理。“由来一本不殊途”进一步说明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诗人接着提到“圣经奥义难穷尽”,这里的“圣经”可能指儒家经典,如《易经》等,表达对其中深奥道理的探索无止境。

最后两句“我欲研朱同看易,先生肯往此中无”表达了诗人自己愿意深入研究这些经典,并邀请先生一同探讨,显示出对学术交流的热情和对知识传承的期待。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儒家教育和学术传承的重视,以及个人求知若渴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高公泗
朝代:宋

高公泗,字师鲁,蒙城(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末监平江市征(《夷坚丁志》卷一七)。今录诗三首。
猜你喜欢

谢王尉见赠龙溪集

稔闻韵乡名,不识韵乡面。

班班隐豹文,窥管时一见。

譬彼闼婆城,寻逐沧流漩。

闻韶在齐国,九奏何当变。

王侯韵乡人,少长居乡县。

韵乡指迷涂,贻我书一卷。

森如入武库,宝璧纷交荐。

群玉屣登临,赫日吹风霰。

家鸡将野鹜,后素诗何绚。

长安行即到,岂在临渊羡。

千金端不如,变色先生馔。

从可狎江鸥,六籍居贯穿。

(0)

十洲亭

东塘昔号神仙景,亭以洲名世亦稀。

山拥髻鬟临水鉴,花铺云锦出天机。

好风入座清如濯,古木分行翠欲围。

每到冯栏会心处,不知香气袭人衣。

(0)

对花果子

野华复结实,同在一枝上。

了知色即空,聊作因果相。

(0)

游仙都

我来古括经行熟,欲到仙都有底难。

漫道蓬莱环弱水,始知方丈近三韩。

千山开阖神仙迥,一柱岧峣宇宙寒。

信有真人足官府,不妨容我暂鞭鸾。

(0)

小山书院

万里清江占一湾,丛生桂树点幽闲。

谁人得似刘郎子,赋到淮南大小山。

(0)

和仲弥性烟霏佳句兼简贰车·其二

引手星辰逼太微,荡胸云物散空霏。

莫山好处青成案,秋月明时雪打围。

竹洗佳人千点泪,荷翻仙子六铢衣。

西岩定有渔翁宿,障雨拦风不肯归。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