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塘昔号神仙景,亭以洲名世亦稀。
山拥髻鬟临水鉴,花铺云锦出天机。
好风入座清如濯,古木分行翠欲围。
每到冯栏会心处,不知香气袭人衣。
东塘昔号神仙景,亭以洲名世亦稀。
山拥髻鬟临水鉴,花铺云锦出天机。
好风入座清如濯,古木分行翠欲围。
每到冯栏会心处,不知香气袭人衣。
这首宋朝陈谠所作的《十洲亭》诗,描绘了一幅充满仙气与自然美的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亭台楼阁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融。
首联“东塘昔号神仙景,亭以洲名世亦稀”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主题,将读者引入一个传说中的仙境,同时强调了此亭的独特性,以其所在洲的名字命名,在世间也颇为罕见。
颔联“山拥髻鬟临水鉴,花铺云锦出天机”进一步展开画面,山峦如同女子的发髻,临水而立,倒映在清澈的水面,犹如一面镜子;花朵则如同织成的云锦,从天际间自然涌出,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颈联“好风入座清如濯,古木分行翠欲围”描绘了亭内环境的清新与宁静,微风拂过,带来清凉之感,仿佛洗涤心灵;四周环绕着古老的树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尾联“每到冯栏会心处,不知香气袭人衣”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每次来到此地,都会被这里的美景与香气深深吸引,仿佛连衣物都沾染上了这份自然的芬芳,流露出对这片仙境的无限喜爱与向往。
整体而言,《十洲亭》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融合,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几阵催花,小雨歇残红,变作新碧。
梅子酸时,荼蘼开了,不是当初春色。含情何极。
如慵似醉浑无力。忽听得。莺语沉沉,绿树楼阴直。
当此暗想,隔岁佳期,到如今、俱断了消息。
怕言愁、眉头心上,泪痕血染春衫白。
衣带自宽肠自窄。
算此愁绪,除非乡入温柔,歌闻宛转,方才抛得。
画里携征棹。渺江波、莼鲈正美,水肥帆饱。
应得高堂开笑口,笑把莱、衣换了只。
此计于、君独早我。忆晨昏千里外浸。
旗亭艺、贳酒长安道。风吹柳,叶如埽。
尊前谁唱江南好。忽飞来、金焦两点,恰如拳小。
北固远随三楚尽,一片布帆风峭。
刚衬着、海门残照。知有旷怀消未得。
付数行、低雁芦州杳。离别意,满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