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晨妆罢诵金经,净手烧香祝佛灵。
知足不思由外想,愿求兰桂满阶庭。
晓晨妆罢诵金经,净手烧香祝佛灵。
知足不思由外想,愿求兰桂满阶庭。
这首诗《咏怀》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清晨静心修行的情景,充满了对生活的知足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首句“晓晨妆罢诵金经”,描绘了清晨女子完成梳妆后,开始诵读佛经的画面。这里的“金经”指的是佛教的经典,体现了女子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信仰的虔诚。通过这一行为,她不仅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也为新的一天注入了平和与宁静。
次句“净手烧香祝佛灵”,进一步展示了女子在修行过程中的仪式感。她洗净双手,点燃香烛,向佛祖祈求,表达了内心的纯净与对神灵的敬畏。这种仪式不仅是对信仰的表达,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净化。
第三句“知足不思由外想”,揭示了女子修行的深层意义——知足常乐。她明白,真正的满足并非来源于外界的物质或他人的给予,而是源自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认知。这种知足的态度,是修行过程中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它帮助个体摆脱了对外界欲望的追逐,找到了内心的安宁。
最后一句“愿求兰桂满阶庭”,寄托了女子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她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够充满幸福与和谐,就像兰花与桂花那样,香气四溢,美丽而持久。这不仅是对个人家庭的期许,也反映了她对社会和谐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在修行中寻求内心平静、知足常乐,并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的心境。它不仅是一首对个人修行状态的描述,也蕴含了对和谐生活和社会的美好祝愿。
昔忝南宫郎,往来东观频。
尝披燕公传,耸若窥三辰。
翊圣崇国本,像贤正朝伦。
高视缅今古,清风夐无邻。
兰锜照通衢,一家十朱轮。
酂国嗣侯绝,韦卿世业贫。
夫子承大名,少年振芳尘。
青袍仙掌下,矫首凌烟旻。
公冶本非罪,潘郎一为民。
风霜苦摇落,坚白无缁磷。
一旦逢良时,天光烛幽沦。
重为长裾客,佐彼观风臣。
分野穷禹画,人烟过虞巡。
不言此行远,所乐相知新。
雨起巫山阳,鸟鸣湘水滨。
离筵出苍莽,别曲多悲辛。
今朝一杯酒,明日千里人。
从此孤舟去,悠悠天海春。
平芜连古堞,远客此沾衣。
高树朝光上,空城秋气归。
微明汉水极,摇落楚人稀。
但见荒郊外,寒鸦暮暮飞。
我生来几时,万有四千日。
自省于其间,非忧即有疾。
老去虑渐息,年来病初愈。
忽喜身与心,泰然两无苦。
况兹孟夏月,清和好时节。
微风吹裌衣,不寒复不热。
移榻树阴下,竟日何所为。
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
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羁。
此日不自适,何时是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