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日点征衣,野阔林疏四望奇。
景物剩供行客眼,梨花更索老夫诗。
登山趁得春三月,带月犹看雪一枝。
七日崎岖三百里,倡条冶叶故相随。
东风日日点征衣,野阔林疏四望奇。
景物剩供行客眼,梨花更索老夫诗。
登山趁得春三月,带月犹看雪一枝。
七日崎岖三百里,倡条冶叶故相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所作的《梨花》,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东风日日点征衣”描绘出春天东风轻拂,催促行者启程的画面,暗示了诗人行旅的匆忙和对自然的亲近。接下来,“野阔林疏四望奇”写野外开阔,树林稀疏,景色独特,让行者感到惊奇。
“景物剩供行客眼,梨花更索老夫诗”两句,诗人将眼前的梨花美景与自己的创作灵感相结合,表达出梨花之美激发了他的诗兴,流露出他对自然美的赞赏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接着,“登山趁得春三月,带月犹看雪一枝”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登山的惬意,即使带着月色,也能欣赏到如雪的梨花,足见诗人对春光的珍视。
最后两句“七日崎岖三百里,倡条冶叶故相随”总结了旅程的艰辛,但沿途的梨花始终相伴,成为旅途中的一抹亮色,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梨花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自己才情的自信,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的佳作。
贫老嗜讴吟,郁郁长安邸。
风雅岂能当,愁怀聊自弭。
绕径塞蓬蒿,终岁绝行轨。
杰士求知音,访我数千里。
投赠非南金,相慕在兰茝。
翩翩以其邻,圭窦罗英伟。
秋风吹行云,奄忽隔山海。
已觉伤离群,君复戒行李。
名胜恣遨游,我情徒迤逦。
振衣蹑高岑,应悲在泥滓。
旅雁鸣高空,春北秋复南。
岂独避寒暄,江海有遐心。
今君欲远适,感我一何深。
百花竞时荣,芬芳发中林。
游云无滞迹,高飞慕幽岑。
平生抱微尚,五岳思追寻。
困顿不能前,跂睇徒悲吟。
对君写中曲,朱弦张素琴。
霜雪作春寒,凛凛天地阴。
仰首羡冥鸿,俯首悲陆沈。
《送李寿先南游》【清·戴亨】贫老嗜讴吟,郁郁长安邸。风雅岂能当,愁怀聊自弭。绕径塞蓬蒿,终岁绝行轨。杰士求知音,访我数千里。投赠非南金,相慕在兰茝。翩翩以其邻,圭窦罗英伟。秋风吹行云,奄忽隔山海。已觉伤离群,君复戒行李。名胜恣遨游,我情徒迤逦。振衣蹑高岑,应悲在泥滓。旅雁鸣高空,春北秋复南。岂独避寒暄,江海有遐心。今君欲远适,感我一何深。百花竞时荣,芬芳发中林。游云无滞迹,高飞慕幽岑。平生抱微尚,五岳思追寻。困顿不能前,跂睇徒悲吟。对君写中曲,朱弦张素琴。霜雪作春寒,凛凛天地阴。仰首羡冥鸿,俯首悲陆沈。
https://shici.929r.com/shici/7gsm8aY.html
郎若空中云,变幻在倏忽。
妾若阶前草,去留从所欲。
自顾倾城姿,娇贵比珠玉。
蓄愿配君子,贮之黄金屋。
贞一誓死生,没齿以自勖。
岂谓他人心,视之如贱畜。
信誓方旦旦,弃蠲一何速。
讵忍千金躯,复受骊黄目。
捐生谢主人,此身难再辱。
钓竿何修修,施于东海头。
巨鳞如山岳,乘风渡洪流。岛屿深阔不可以垂钩。
沄涛荡激不可以方舟。吁嗟乎,奈之何。
或谓夜光之珠,潜于灵蛇。珊瑚木难,照耀金沙。
耸身濡首,珍宝盈车。失身不测,徒虚誇吁。
嗟乎奈之何,若木生海东,丹水发其荣。
群真上下骖鸾龙。千年如旦夕,至乐无终穷。
吾欲遇之将奚从。吁嗟乎,奈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