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寻幽惯,攀跻倦复游。
淡烟萦曲径,乱石漱寒流。
雁影丹林没,山光夕照收。
何人题绝壁,两字已千秋。
野性寻幽惯,攀跻倦复游。
淡烟萦曲径,乱石漱寒流。
雁影丹林没,山光夕照收。
何人题绝壁,两字已千秋。
这首诗《介石》由清代诗人戴梓所作,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重。
首句“野性寻幽惯”,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性格与喜好,他习惯于在幽静的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接着,“攀跻倦复游”则描述了诗人不畏劳苦,多次攀登险峻山峰的情景,表现了他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执着追求。
“淡烟萦曲径,乱石漱寒流。”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冷寂,淡烟缭绕在蜿蜒的小径上,乱石间溪水潺潺,寒气袭人,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雁影丹林没,山光夕照收。”诗人将目光转向天空与远方,雁群掠过红叶满林的山林,留下一抹淡淡的影子;夕阳西下,山色渐暗,光线逐渐消失,画面充满了时间流逝的意味,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最后,“何人题绝壁,两字已千秋。”诗人感慨于山壁之上,或许古人留下的两字题记,历经千年仍能被人铭记,表达了对历史痕迹的敬畏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