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求友莫如君,出谷莺声乐鸟群。
秋老尚将三径启,诗迟想待百花薰。
高人踪迹无妨远,夫子文章可得闻。
和我笙簧须纵酒,举杯奚惜醉颜曛。
竹林求友莫如君,出谷莺声乐鸟群。
秋老尚将三径启,诗迟想待百花薰。
高人踪迹无妨远,夫子文章可得闻。
和我笙簧须纵酒,举杯奚惜醉颜曛。
此诗以竹林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隐逸高雅的场景。诗人以“竹林求友莫如君”开篇,表达了对友人的珍视与期待,仿佛在竹林中寻找知音,而“君”便是那最合适的伴侣。接着,“出谷莺声乐鸟群”一句,通过生动的鸟鸣声,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和谐共处的自然景象,喻示着友情的温馨与和谐。
“秋老尚将三径启,诗迟想待百花薰”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秋天虽已深,但诗人依然期待着开启那通往心灵深处的小径,等待着百花的香气,象征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期待。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暗含了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高人踪迹无妨远,夫子文章可得闻”则表达了对高尚人格与智慧的敬仰。即使朋友远离,其高洁的品行仍能影响他人;而夫子的文章,即便不亲自聆听,也能从中汲取智慧与教诲。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层面交流的重视,以及对知识与道德的崇尚。
最后,“和我笙簧须纵酒,举杯奚惜醉颜曛”以饮酒作结,寓意着在欢聚中分享快乐与智慧,即使醉意朦胧,也不失为一种美好的体验。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颂,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在享受当下,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友情、智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高尚人格的敬仰。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清代文人风雅生活的写照。
窄袖宫衣,叹千载红颜,一抔黄土。
阆苑人闲春昼永,灿烂百花亭午。
堕马鬟松,描蛾眉细,笑靥犹凝伫。
繁华销歇,玉容寂寞无主。
看取粉褪脂残,香沈灰冷,最忆霓裳舞。
记得开元天宝事,剩有画中鹦鹉。
似说玄宗,谁摹道子,抚卷增凄楚。
盛衰屈指,眼前历历今古。
愁云痴霭,隐一道、无情疆界。
乍凉月、上弦秋上浣,偏今夜、女牛光太。
守住情关参不破,直贯透、九重天外。
最可恨、虚空加点,便要相思偿债。难奈。
遥知此际,有人偷拜"。
乞心事、无人闻细语,清露下、风吹裙带。
就得一年能一见,也强似、相逢不再。
越凄景难堪,萤冷琴书,蛩吟萧艾。
季秋气未肃,鸣禽尚交交。
澄空霜华薄,木叶不尽彫。
抚舆陟前冈,不觉身已高。
回视平湖东,逸峰耸晴霄。
但欣双目明,宁辞一身劳。
物理会有穷,何以心烦焦。
世情共扰扰,吾乐方陶陶。
达人悟迁化,千载犹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