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高槐咽暮蝉,尊生斋里好谈玄。
如何半夜篝灯读,只是长杨校猎篇。
新水高槐咽暮蝉,尊生斋里好谈玄。
如何半夜篝灯读,只是长杨校猎篇。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闻仲慧治制科业于尊生斋嘲之》。诗中描绘了闻仲慧在尊生斋内专心研习制科学业的情景,通过“新水高槐咽暮蝉”这一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暗示了闻仲慧在准备科举考试时的内心状态。接着,“尊生斋里好谈玄”一句,既是对闻仲慧学术追求的肯定,也暗含了对他在繁忙备考之余仍能保持对哲学思考的赞赏。
然而,最后一句“如何半夜篝灯读,只是长杨校猎篇”,则以讽刺的口吻揭示了闻仲慧在深夜苦读时,所关注的并非是科举考试所需的实用知识,而是与科举无关的“长杨校猎篇”。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学子们可能存在的偏颇学习倾向,也体现了王世贞对闻仲慧在科举准备过程中可能忽视了更广泛知识学习的担忧和批评。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既展现了闻仲慧在科举准备中的专注与努力,又对其学习内容的选择提出了质疑,体现了对教育与个人兴趣之间平衡的思考。
五月清凉萧史家,瑶池分水种菱花。
回文地簟龙鳞浪,交锁天窗蝉翼纱。
闲遣青琴飞小雪,自看碧玉破甘瓜。
仍闻圣主知书癖,凤阁烧香对五车。
姓丁黄鹤辽东去,客倩仙翁海上人。
闻道姓名多改变,只今偕是圣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