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羽徒扛鼎,其如欠转圜。
不能决王霸,聊去作神仙。
子羽徒扛鼎,其如欠转圜。
不能决王霸,聊去作神仙。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诗人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中的第六十七首。诗中采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精神状态的向往。
"子羽徒扛鼎,其如欠转圜" 这两句通过精巧的比喻,将“子羽”(古代用来举鼎的工具)与“欠转”(不完整的圆形物体)的形象联系起来,描绘了一种力不从心、无法完成重任的情景。这里的"鼎"可能代表着某种权力或责任,而"子羽"则是承担这份力量的人。通过这种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现实中的困境和压力时所感受到的无力感。
"不能决王霸,聊去作神仙" 这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心声:在无法决定或改变那些强大而又不可触碰的事物(如“王霸”)的情况下,他选择了逃避和超脱,用“聊去作神仙”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以及渴望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这里,“不能决王霸”指的是无法决定或改变那些强大而又不可触碰的事物,而“聊去作神仙”则是诗人对于理想自由状态的一种幻想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超越,以及对更高精神境界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