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吕肖卿讲学三首·其三》
《次韵吕肖卿讲学三首·其三》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忽复机锋对,真堪底里倾。

果能成伏老,时许唤殷兄。

可惜兹逢晚,相期不计程。

受恩凡两世,焉敢恝无情。

(0)
注释
忽复:忽然再次。
机锋:比喻言辞犀利,富有智慧。
对:辩论。
真堪:确实能够。
底里:内心深处。
伏老:指有深厚学识或经验的人。
许:或许。
唤:邀请。
殷兄:尊称朋友。
兹逢:此刻相遇。
晚:迟。
不计程:不顾路途遥远。
受恩:蒙受恩惠。
凡两世:两代人。
焉敢:怎么敢。
恝无情:无动于衷,不冷淡。
翻译
忽然间又开始了激烈的辩论,真是深入心底的交流。
如果真能做到像伏老那样有深度,我希望能立刻邀请你,殷兄。
可惜这次相遇太迟,不考虑路程也要与你相约。
我受你的恩惠已两代人,怎敢对你无动于衷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属于次韵吕肖卿讲学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知识传承的尊重。

"忽复机锋对,真堪底里倾。"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突然之间思想激荡、心灵受到触动的场景。“机锋”比喻敏锐的智慧或是学问的深邃,“真堪底里倾”则形容内心的波澜和对知识的渴望。

"果能成伏老,时许唤殷兄。"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成就的向往以及对前贤的敬仰。这里的“伏老”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圣贤,如孔子、老子等,而“殷兄”则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位知识上的引导者或是精神上的伙伴。

"可惜兹逢晚,相期不计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能与先贤或者学术伙伴相遇而感到的遗憾,因为这一相遇发生得太晚,而且对未来相聚的次数没有计算,也就是说珍惜每一次能够交流思想的机会。

"受恩凡两世,焉敢恝无情。"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传承所带来的深深感激,以及这种恩惠跨越了两个时代,是不可能忘怀的。

整首诗通过对知识的追求、对前贤的敬仰以及对学术交流的珍惜,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学问传承的情感。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一叶落

一叶落,搴朱箔,此时景物正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吹罗幕,往事思量著。

(0)

病中晨起即事寄场中往还

昨日离尘里,今朝懒已成。

岂能为久隐,更欲泥浮名。

虚牖晨光白,幽园晓气清。

戴沙寻水去,披雾入林行。

叠叶孤禽在,初阳半树明。

桑麻新雨润,芦荻古波声。

易向田家熟,元于世路生。

病多三径塞,吟苦四邻惊。

(0)

哭陈歙州

千秋万古葬平原,素业清风及子孙。

旅榇归程伤道路,举家行哭向田园。

空山寂寂开新垄,乔木苍苍掩旧门。

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

(0)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除夜作

君赋此诗夜,穷阴岁之馀。

我和此诗日,微和春之初。

老知颜状改,病觉肢体虚。

头上毛发短,口中牙齿疏。

一落老病界,难逃生死墟。

况此促促世,与君多索居。

君在浙江东,荣驾方伯舆。

我在魏阙下,谬乘大夫车。

妻孥常各饱,奴婢亦盈庐。

唯是利人事,比君全不如。

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

我掌四曹局,君管十乡闾。

君为父母君,大惠在资储。

我为刀笔吏,小恶乃诛锄。

君提七郡籍,我按三尺书。

俱已佩金印,尝同趋玉除。

外宠信非薄,中怀何不摅?

恩光未报荅,日月空居诸。

磊落尝许君,局促应笑予。

所以自知分,欲先歌归欤。

(0)

长斋月满携酒先与梦得对酌醉中同赴令公之宴戏赠梦得

斋宫前日满三旬,酒榼今朝一拂尘。

乘兴还同访戴客,解酲仍对姓刘人。

病心汤沃寒灰活,老面花生朽木春。

若怕平原怪先醉,知君未惯吐车茵。

(0)

萧员外寄新蜀茶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