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祖挟担赞》
《六祖挟担赞》全文
宋 / 释广闻   形式: 六言诗

柴已落在谁家,此行不空来去。

手中担子相随,心知应无所在。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六祖惠能挑着担子行走在山间的情景,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柴已落在谁家”,开篇便以柴火比喻人生中的烦恼和执着,柴火被放下,象征着放下心中的负担与执念。这句诗暗示了人生的追求与放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忙碌与放下之间找到平衡。

“此行不空来去”,接着描述了六祖惠能行走的过程,无论去还是回,都不空手而过。这里的“空”并非指空无一物,而是指心灵的空灵与自在。这句话强调了修行或生活的过程本身就有其价值,即使没有达到最终目标,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也是宝贵的。

“手中担子相随”,进一步描绘了六祖惠能挑着担子的形象,担子象征着责任、负担或是内心的执着。这句话表明,即使在前行的过程中,这些看似沉重的负担始终伴随着我们,但关键在于如何与之和谐共处,而不是被其压垮。

“心知应无所在”,最后点明了内心的真正归宿。这句话意味着真正的自由和解脱,并非外在事物所能给予,而是在于内心的觉醒与清净。只有当一个人的心灵达到了一种超越物质、超越形式的境界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修行与内心世界的关联,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体现了禅宗思想中“放下即是得”的核心理念。

作者介绍

释广闻
朝代:宋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猜你喜欢

送王彦声归苕溪·其一

盛世英才偶未逢,寄身无地转如蓬。

诗亲东野穷尤壮,赋拟相如老更工。

雕鹗不飞行奋迅,璠玙未献要磨砻。

会须自要唐衢荐,谁与吹嘘借便风。

(0)

彦节判宗观察挽诗·其一

国步增磐石,维城协梦熊。

风神龙种异,才格马群空。

家训惟知白,官箴祇自公。

拊棺伤有德,天意或难穷。

(0)

知郡韩公挽诗·其一

夫君抱清节,独秀不求知。

晋鄙多薰德,阌乡早出奇。

功名天靳惜,正直自扶持。

赖有仁风在,朱轓两郡遗。

(0)

和韵仲宗天宁见怀月馀卧病横山得其诗颇动念所以末句见意

病逢木上坐,携我曲栏行。

远水兼潮阔,层山带角横。

秋随北雁到,愁向暮蛩生。

正怯骚人句,诗坛莫浪盟。

(0)

和刘待制

宦游踪迹信舆台,白首知非愧鲁开。

诗卷云烟舒复卷,吏行凫鹜去还来。

雨多风伯漫不省,春半花神小有才。

谁为痴儿无乐事,眼中秀句绝纤埃。

(0)

池亭待月·其二

不寐池塘夜,萧萧夏木重。

亭虚风趁客,水净月随侬。

蛙喜鸣如吹,蝉饥语似蛩。

一区真自足,何地肯相容。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