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刘待制》
《和刘待制》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宦游踪迹信舆台,白首知非愧鲁开。

诗卷云烟舒复卷,吏行凫鹜去还来。

雨多风伯漫不省,春半花神小有才。

谁为痴儿无乐事,眼中秀句绝纤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údàizhì
sòng / xùn

huànyóuzōngxìntáibáishǒuzhīfēikuìkāi

shījuànyúnyānshūjuànxíngháilái

duōfēngbǎimànshěngchūnbànhuāshénxiǎoyǒucái

shuíwèichīérshìyǎnzhōngxiùjuéxiānāi

翻译
我漂泊生涯的足迹任由车马记载,直到白发苍苍才明白过去的无知。
诗卷如同云烟时舒时卷,官吏的行迹像野鸭般时来时往。
风雨频繁,连风神也懒得理会,春天过半,花神却略显才华。
又有谁能像我这样,对生活无趣,只在眼中的诗句中寻觅纯净的世界。
注释
宦游:仕途奔波。
踪迹:行踪。
信:任凭。
舆台:车马。
白首:白发。
鲁开:鲁国孔子,指有智慧的人。
诗卷:诗集。
云烟:比喻诗情如云烟般变化。
舒复卷:展开又收起。
吏行:官吏的行动。
凫鹜:野鸭,比喻官吏的行踪不定。
风伯:风神。
漫不省:毫不在意。
春半:春天过半。
花神:春天的女神,象征花开。
痴儿:形容自己或他人对世俗之事不感兴趣。
无乐事:没有快乐的事。
眼中:内心。
秀句:优美的诗句。
绝纤埃:摆脱尘世的纷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宦游各地,行迹遍布于舆台之上,但白发如霜,心中却对鲁开的豪举感到愧疚。诗人通过“信舆台”和“白首知非愧鲁开”两句,传达了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自省与反思。

接下来的“诗卷云烟舒复卷,吏行凫鹜去还来”则描绘了诗人阅读古籍时的景象。诗卷中飘逸的云烟象征着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深远,而官吏们如同凫鹜般忙碌于官场之中,反复往返,却难以触及诗中的玄机。

“雨多风伯漫不省,春半花神小有才”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连绵的细雨和无常的风,似乎都不为诗人所动容,但在这个季节,尽管花开得并不壮丽,却也能引出诗人的赞美。

最后,“谁为痴儿无乐事,眼中秀句绝纤埃”则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人自比“痴儿”,表明他对世俗之事已无所求,只是在文字间寻找那份超脱尘嚣的快乐。"眼中秀句"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品味,他希望自己的诗句能够清新脱俗,毫无雕琢。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位饱经沧桑之官员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和高远追求。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农家六首·其一

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

薄才施畎亩,朴学教儿童。

羊要高为栈,鸡当细织笼。

农家自堪乐,不是傲王公。

(0)

东窗

腊近寒何薄,秋衣著尚宜。

年光祈雪见,节物卖灯知。

川日初沉后,楼钟欲动时。

东窗对儿子,聊与细论诗。

(0)

文章

文章在眼每森然,力弱才疏挽不前。

前辈不生吾辈老,恐留遗恨又千年。

(0)

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0)

浣溪沙·其二

歌串如珠个个匀。被花勾引笑和颦。

向来惊动画梁尘。

莫倚笙歌多乐事,相看红紫又抛人。

旧巢还有燕泥新。

(0)

水调歌头·其二和赵景明知县韵

官事未易了,且向酒边来。

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但放平生丘壑,莫管旁人嘲骂,深蛰要惊雷。

白发还自笑,何地置衰颓。五车书,千石饮,百篇才。

新词未到,琼瑰先梦满吾怀。

已过西风重九,且要黄花入手,诗兴未关梅。

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