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英才偶未逢,寄身无地转如蓬。
诗亲东野穷尤壮,赋拟相如老更工。
雕鹗不飞行奋迅,璠玙未献要磨砻。
会须自要唐衢荐,谁与吹嘘借便风。
盛世英才偶未逢,寄身无地转如蓬。
诗亲东野穷尤壮,赋拟相如老更工。
雕鹗不飞行奋迅,璠玙未献要磨砻。
会须自要唐衢荐,谁与吹嘘借便风。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弥逊创作的《送王彦声归苕溪(其一)》。诗中通过对英才盛世与个人境遇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势不合、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感慨。
“盛世英才偶未逢,寄身无地转如蓬。”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英才辈出的时代背景,而自己却未能在这样的时代中找到立足之地,只能像蓬草一样漂泊不定,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遇到能够共同讨论学问的志同道合者而感到的孤独与失落。
“诗亲东野穷尤壮,赋拟相如老更工。” 这两句则是诗人自比于古代诗人东野穷和汉末三曹之一的相如,同时表达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追求,即使是在贫穷落寞中,也要像东野穷那样壮志未减;而自己的赋作,更是超越了相如老人的水平,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自信和追求。
“雕鹗不飞行奋迅,璠玙未献要磨砻。” 这两句通过对比,用雕鹗(良好的猎鹰)不飞行来形容自己才能未被发挥,而璠玙(美玉)未能呈献给君王,只好不断打磨、琢磨,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无奈和努力。
“会须自要唐衢荐,谁与吹嘘借便风。” 最后两句则是希望能够像古代贤士那样被推荐给君王,同时也在寻找能够相互吹嘘、交流思想的人才,但却又感到时机未到,只能暂时借助于顺风来传达自己的抱负和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盛世与个人境遇的差距,表达了诗人对于才能未被发现、抱负未能实现的深切感慨,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坚定的艺术追求。
雪压霜催,岁寒心事谁人晓。
三分冷艳十分香,瘦影天然好。笛里飘零最早。
抵多少、别离烦恼。相思恨结,未到开时,头先白了。
玉洁冰清,寻常攀折休倾倒。
怪他桃李太轻狂,羞共东风笑。
莫待寿阳人老,最堪怜、罗浮梦杳。
月当头处,人倚栏时,幽心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