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鸭江村曲,人家竹树深。
闲云自来去,皎日屡晴阴。
水送园蔬叶,谷传樵斧音。
瘦驴鞭不动,风处得披襟。
鹅鸭江村曲,人家竹树深。
闲云自来去,皎日屡晴阴。
水送园蔬叶,谷传樵斧音。
瘦驴鞭不动,风处得披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村生活图景。开篇“鹅鸭江村曲,人家竹树深”即设定了一个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环境,其中“鹅鸭江村”可能是虚构的地名,用来营造一种田园诗的氛围,而“人家竹树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与隐逸之感。
紧接着,“闲云自来去,皎日屡晴阴”这两句更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出一种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心态。“闲云自来去”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自然节奏,而“皎日屡晴阴”则描绘了一天之内光线变化所带来的情感波动。
中间两句“水送园蔬叶,谷传樵斧音”通过水流和农事的声音,将读者引入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中。这里,“水送园蔬叶”可能暗示着农业生产中的灌溉工作,而“谷传樵斧音”则是对农村生活中劳作声音的一种描绘。
最后两句“瘦驴鞭不动,风处得披襟”则表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放松与自由。瘦弱的小驴儿不需要鞭策,它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平静的生活节奏;而“风处得披襟”则表明在这和风中,诗人甚至可以解开衣襟,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清凉。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种田园生活的美好,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境宁静而又充满生机,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平和与自由的追求。
辛巳过濡水,初命浚濡源。
安东及高阳,仿佛名同传。
圣女出易州,实与易水连。
岁久浸入沙,无足资灌田。
天然利民泽,可使虚渗乾。
发帑俾疏剔,其功非唐捐。
安河易新名,听予有后言。
虽云善其初,久要宜敬旃。
闸坝时脩治,俾毋滥轶川。
轮日以输溉,人和可格天。
经过示梗概,所重惟吁年。
年前截漕五十万,用佐冬春赈贷资。
迩来青黄逮不接,民艰巡跸周询知。
部帑再拨八十万,仍虑难为无米炊。
复留新漕十五万,以济灾后频然眉。
从来救荒无善策,在尽心以补苴为。
示大端惟扩充要,共者嗟嗟良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