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甚不躬耕,缺了黄牛价。
有约寻春奈熟泥,借个牛儿跨。
入室亦光明,初盖新茅舍。
村味从来未及尝,椒拌新养鲊。
因甚不躬耕,缺了黄牛价。
有约寻春奈熟泥,借个牛儿跨。
入室亦光明,初盖新茅舍。
村味从来未及尝,椒拌新养鲊。
这首《卜算子·村味》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生动画面。
首句“因甚不躬耕,缺了黄牛价”,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向往与对劳作价值的肯定。黄牛在古代农耕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象征着辛勤与付出,这里通过“缺了黄牛价”这一表述,既体现了农事的艰辛,也流露出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接下来,“有约寻春奈熟泥,借个牛儿跨”,描绘了春天时节,诗人与友人相约踏青的情景。然而,春雨过后,地面变得泥泞不堪,给出行带来了不便。此处巧妙地将自然环境与人物活动相结合,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真实,也蕴含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入室亦光明,初盖新茅舍”,转而描述了乡村人家的生活场景。新盖的茅舍虽简陋,但室内却充满了温馨与光明,这不仅反映了乡村居民的朴实生活态度,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满足。
最后,“村味从来未及尝,椒拌新养鲊”,以“村味”为题,点明了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这里的“村味”不仅仅是指食物的味道,更是一种生活气息、一种情感体验。通过“椒拌新养鲊”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乡村的日常饮食与独特的风味联系起来,让读者仿佛能品尝到那份地道的乡村美味,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淳朴与亲切。
整体而言,《卜算子·村味》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生动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对农耕文化的赞美,也有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葛仙岭上瞿昙宫,老僧雪眉覆双瞳。
奇琴久蓄款识古,云是零陵水边石上之枯桐。
忆昔蛟龙宅其涘,霹雳斩龙树亦死。
道人作琴傍水弹,几夜湘江泣帝子。
迩来居我玛瑙坡,声价压倒伽陀罗。
嵇心羊体妙相得,有耳不听西湖歌。
松窗茶屋梦初醒,别鹤凄凄怨烟岭。
隔水逋仙夜不眠,听尽梅花山月影。
芙蓉城中开紫府,华盖飞飞翠娥舞。
仙人宴坐碧云堂,朝发蓬瀛暮玄圃。
昔将箫管御风吹,散落人间凤凰羽。
冰夷夜失珊瑚枝,白日沧江啼黑雨。
龙宾十二行玉骢,青士三十射金虎。
我欲从之游,脱冠挂神武。
来彼双飙轮,攀天叩天户。
愿持万丈竿,为天扫尘土。
亭亭此君节,何由献明主。
纷纷鹰犬人,徒费银黄系三组。
君不见古之仙,千岁一归华表柱,下视世人何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