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歌来为民父母,百里民心始安堵。
外台选才第荐之,何必知贤夺而去。
当持马足卧车辙,报汝百年终有别。
蹄涔不著横海鲸,簿书那容万人杰。
争歌来为民父母,百里民心始安堵。
外台选才第荐之,何必知贤夺而去。
当持马足卧车辙,报汝百年终有别。
蹄涔不著横海鲸,簿书那容万人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至抚州崇仁县寄彭思禹奉议兄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对为官者应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选拔人才时应注重实际能力,而非仅仅追求名声的深刻见解。
首句“争歌来为民父母”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为了百姓的利益而努力工作的场景,将官员比作百姓的父母,强调了官员的责任与使命。接着,“百里民心始安堵”进一步说明了官员在治理地方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百姓安心生活,社会秩序稳定。
“外台选才第荐之,何必知贤夺而去”则表达了对人才选拔的看法,认为应该重视实际才能,而不是仅仅因为名声而忽视了真正有能力的人。这里“外台”指的是朝廷或官府,强调了选拔人才时应注重其实际贡献和能力,不应仅凭名声或关系。
后两句“当持马足卧车辙,报汝百年终有别”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官员的任期比作马足踏过车辙,暗示了官员任期的短暂,以及他们最终会离开职位。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员任期结束后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他们为官期间为百姓所做的贡献的感激与怀念。
最后一句“蹄涔不著横海鲸,簿书那容万人杰”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即使在官场中,真正的才能和贡献也不容易被忽视,即便是那些看似庞大的官僚体系也无法完全掩盖杰出人才的光芒。这里的“蹄涔”指的是马蹄踏出的小水洼,象征着个人的努力和贡献;“横海鲸”则是指巨大的海洋生物,象征着庞大的官僚机构;“簿书”则是指官府的文书记录,象征着官场的日常运作。整句话意在表明,无论环境如何,真正的人才和他们的贡献总会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为官之道、人才选拔以及个人贡献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和社会公正的向往。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翠条盈尺怜孤秀,植向西窗待月轩。
轻剪绿丝秋叶暗,密扶纤干夏阴繁。
故山手种空怀想,温室心知不敢言。
看尔拂云今得地,莫随陵谷改深根。
暖披烟艳照西园,翠幄朱栏护列仙。
玉帐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
香多觉受风光剩,红重知含雨露偏。
上客分明记开处,明年开更胜今年。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澹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向公心切向财疏,淮上休官洛下居。
三郡政能从独步,十年生计复何如。
使君滩上久分手,别驾渡头先得书。
且喜平安又相见,其馀外事尽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