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携蜡屐自扶筇,偶亦偕行挈小童。
积习未除官样俗,袖中藏得歙烟筒。
自携蜡屐自扶筇,偶亦偕行挈小童。
积习未除官样俗,袖中藏得歙烟筒。
这首诗描绘了黄遵宪在己亥年游历时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个人的生活情趣和对传统习俗的反思。
首句“自携蜡屐自扶筇”,黄遵宪亲自携带木屐和竹杖,显示出他旅行时的独立与自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亲近自然、不拘泥于世俗礼节的态度。这里的“蜡屐”和“筇”都是古代文人旅行时常用的装备,象征着诗人追求自然、洒脱的生活方式。
次句“偶亦偕行挈小童”,描述了黄遵宪偶尔也会带着孩子一同出游,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家庭生活的重视,也流露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通过这一细节,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
第三句“积习未除官样俗”,表达了黄遵宪对于传统官场礼仪的反思。作为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诗人,他在享受自然之乐的同时,也不忘审视并批判社会的某些陈规陋习,展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思考。
最后一句“袖中藏得歙烟筒”,以一个小巧的细节收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随身携带的烟筒,暗示了他在旅途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方式。歙烟筒是当时较为流行的吸烟器具,这里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喜好,也寓意着他寻求内心平静与自我放松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展现了黄遵宪独特的个性、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龙沙万里音书绝,征人一去无消息。
故乡儿女泣灯前,回忆临岐别仓猝。
牵衣珍重千万思,欲语不语声先咽。
只身鞍马去绝国,路逢战没新骸骨。
白岩日暮鬼火青,徘徊独宿长城窟。
铜花斑驳剑锋寒,匣中长啸频看拔。
雄心何事转凄切,侧身南望江天月。
昨宵归梦到深闺,无限钟情同剌剌。
醒来哀角不堪闻,一夜关山添白发。
谯国王生名博古,故物叠累满环堵。
中有百辟之宝刀,太白之精来下土。
烂如白虹皎如雪,紫气纷纷长不灭。
卷之如钩垂欲折,舒之还成三尺铁。
异哉神物那可比,坚能割玉柔绕指。
蛟龙变化乃如此,刀虽奇谲不宜尔。
王生王生善宝藏,何年持之献我皇。
指麾上下威四方,廷中佞臣如负芒。
佞臣屏退进群贤,巍巍帝德光配天。
小儒敬赋宝刀篇,颂声洋溢千万年。
徂节淹登临,开岁促游玩。
阴崖雪犹积,阳溪冰始泮。
进帆憩绝壁,抗策陟穷岸。
抚化虽未盈,即事已可玩。
幽谷风华媚,晴峰云彩粲。
寻异迹转缅,览胜景迭换。
洲分岛参错,岩聚岫回乱。
丹梯架悬梁,石室构层馆。
初经洞穴底,乍出翠微半。
羽人谢世运,灵景变昏旦。
汗漫无冥筌,疏属有尘绊。
放怀聊自慰,含情为谁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