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箫管玉参差,柳外楼台舞陆离。
落日芜城非故国,春风后土有荒祠。
锦帆烟月千年梦,禅榻情怀两鬓丝。
二十四桥何处是,扁舟西去不胜思。
竹西箫管玉参差,柳外楼台舞陆离。
落日芜城非故国,春风后土有荒祠。
锦帆烟月千年梦,禅榻情怀两鬓丝。
二十四桥何处是,扁舟西去不胜思。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的景象与历史变迁,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首联“竹西箫管玉参差,柳外楼台舞陆离”,以竹林、箫声、玉器、柳树、楼台等意象,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略带神秘的场景,仿佛在诉说着扬州昔日的繁华与雅致。
颔联“落日芜城非故国,春风后土有荒祠”,转折中蕴含深意。夕阳下的废弃城市不再是往昔的故国,春风拂过荒凉的祠庙,暗示着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这里既有对历史沧桑的感叹,也有对现实荒凉的描绘。
颈联“锦帆烟月千年梦,禅榻情怀两鬓丝”,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历史的长河之中。锦帆烟月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梦想,而禅榻与两鬓丝则代表了内心的平静与岁月的痕迹。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淡然态度。
尾联“二十四桥何处是,扁舟西去不胜思”,以二十四桥作为引子,引发对扬州的无限思念。诗人想象自己乘着小船向西而去,心中充满了对扬州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思考。这一联不仅勾勒出了扬州的地理特征,也表达了诗人对扬州深厚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扬州的历史变迁与诗人内心世界的交织,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