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扬州》
《扬州》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竹西箫管玉参差,柳外楼台舞陆离。

落日芜城非故国,春风后土有荒祠。

锦帆烟月千年梦,禅榻情怀两鬓丝。

二十四桥何处是,扁舟西去不胜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的景象与历史变迁,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首联“竹西箫管玉参差,柳外楼台舞陆离”,以竹林、箫声、玉器、柳树、楼台等意象,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略带神秘的场景,仿佛在诉说着扬州昔日的繁华与雅致。

颔联“落日芜城非故国,春风后土有荒祠”,转折中蕴含深意。夕阳下的废弃城市不再是往昔的故国,春风拂过荒凉的祠庙,暗示着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这里既有对历史沧桑的感叹,也有对现实荒凉的描绘。

颈联“锦帆烟月千年梦,禅榻情怀两鬓丝”,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历史的长河之中。锦帆烟月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梦想,而禅榻与两鬓丝则代表了内心的平静与岁月的痕迹。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淡然态度。

尾联“二十四桥何处是,扁舟西去不胜思”,以二十四桥作为引子,引发对扬州的无限思念。诗人想象自己乘着小船向西而去,心中充满了对扬州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思考。这一联不仅勾勒出了扬州的地理特征,也表达了诗人对扬州深厚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扬州的历史变迁与诗人内心世界的交织,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羽林子三首·其一

珠袍年少子,名冠羽林中。

独佩流星剑,双悬明月弓。

陪游向何处,还入华清宫。

(0)

古从军行三首·其二

朝来射黄羊,驰逐出塞游。

忽闻匈奴至,万骑寇幽州。

被袍不及甲,肘挟双刃矛。

飞身入重围,手取单于头。

归来饮辕门,独耻非伐谋。

(0)

和徐德彰春日杂咏八首·其五

鸥沙十里带平沙,茅屋人家柳半遮。

柔橹呕哑移画舫,轻雷枥辘走香车。

泉如燕尾清流拆,草似裙腰白路斜。

何处玉钱都化蝶,夜来飞上一林花。

(0)

晚春五首用杨孟载韵·其二

年来疏散任清贫,藜杖荷衣白葛巾。

傍竹看山行怕晚,对花临水坐伤春。

拟将兰棹为渔父,未许桃源避俗人。

回首仙踪无处觅,东风吹绿半江蘋。

(0)

题画寄徐州陆九皋二首·其二

目极天涯酒半醒,枫林斜带远山青。

故人家在秋云外,百步洪边水绕亭。

(0)

南行途中寄钱塘亲友

万里移家入瘴烟,故乡音耗若为传。

衡阳自古无来雁,况去衡阳又八千。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