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棹辞喧聒,长林坐阒□。
岸明花绕舍,畦暗水通潮。
陶令何曾返,庞公不可招。
未应经世略,老向此中销。
短棹辞喧聒,长林坐阒□。
岸明花绕舍,畦暗水通潮。
陶令何曾返,庞公不可招。
未应经世略,老向此中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寓居沙庄时的内心思绪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首句“短棹辞喧聒,长林坐阒□”以“短棹”和“长林”为背景,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静坐于幽静林间的情景,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岸明花绕舍,畦暗水通潮”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沙庄周围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生机,花绕舍旁,水通潮间,一明一暗,对比鲜明,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和谐之美。
接下来,“陶令何曾返,庞公不可招”两句,借用了古代两位隐士陶渊明和庞德公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之情,似乎在说即使心慕古人之风,却难以真正回归或找到那样的生活状态。最后,“未应经世略,老向此中销”则点明了诗人的现实处境与理想追求之间的矛盾,他或许意识到自己无法完全摆脱世事的束缚,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老去,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反思,以及在特定环境下自我调适的心境,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和情感共鸣。
漳北遥开郡,泉南久罢屯。
归寻初旅寓,喜作旧乡邻。
好鸟鸣檐竹,村黎爱幕臣。
土音今听惯,民俗始知淳。
烽火无传警,江山已净尘。
天开一岁暖,花发四时春。
杂卉三冬绿,嘉禾两度新。
俚歌声靡曼,秫酒味温醇。
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
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
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
醉宜藷蔗沥,睡稳木棉茵。
茉莉香篱落,榕阴浃里闉。
雪霜偏避地,风景独推闽。
辞国来诸属,于兹缔六亲。
追随情语好,问馈岁时频。
相访朝和夕,浑忘越与秦。
功成在炎域,事定有閒身。
词赋聊酬和,才名任隐沦。
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
白马紫金鞍,停镳过上兰。
寄言狭斜子,讵知陇道难。
赤坂途三折,龙堆路九盘。
冰生肌里冷,风起骨中寒。
功名志所急,日暮不遑餐。
长驱入右地,轻举出楼兰。
直去已垂涕,宁可望长安。
匪期定远封,无羡轻车官。
唯见恩义重,岂觉衣裳单。
本持躯命答,幸遇身名完。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
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
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薄薄之土。承天之神。
兴甘风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既安且宁。
维予一人某敬拜下土之灵。维某年某月上日。
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
惟予一人某敬拜迎于郊。
以正月朔日迎日于东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