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称七十还君事,岂必如期许退身。
臣子引年虽审分,朝廷图旧合推仁。
晓登文石方延刻,暮挂危冠不待晨。
窃惜圣神求治意,未宜轻去老成人。
礼称七十还君事,岂必如期许退身。
臣子引年虽审分,朝廷图旧合推仁。
晓登文石方延刻,暮挂危冠不待晨。
窃惜圣神求治意,未宜轻去老成人。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次韵和致政王子融侍郎归休述怀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年长官员退休制度的思考与感慨。
首句“礼称七十还君事”,引用传统礼仪,指出一般情况下,官员在七十岁时应退休还政于君主。接着,“岂必如期许退身”一句,提出疑问,是否一定要严格遵循七十岁这一年龄界限来决定官员的退休与否。
“臣子引年虽审分,朝廷图旧合推仁。”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官员在考虑退休时,应审慎权衡个人与国家的利益,朝廷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也应体现出仁慈的一面。
“晓登文石方延刻,暮挂危冠不待晨。”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官员在清晨时分,可能还在为国家事务忙碌,而到了傍晚,便已准备好辞官归隐的生活,不再等待黎明的到来。
最后,“窃惜圣神求治意,未宜轻去老成人。”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寻求治理国家的智慧与决心的赞赏,同时也提醒不应轻易让经验丰富的老成之士离开岗位,体现了对人才的珍视与尊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官员退休制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国家治理与人才利用的深刻洞察。
吾师视化身,一念即遗尘。
岩谷藏虚塔,江湖散学人。
云迷禅处石,院掩写来真。
寂寞焚香后,闲阶细草生。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
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
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
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
池溜因添满,林芳为洒开。
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
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
无论验石鼓,不是御云台。
直颂皇恩浃,崇朝遍九垓。
归去新战胜,盛名人共闻。
乡连渭川树,家近条山云。
夫子能好学,圣朝全用文。
弟兄负世誉,词赋超人群。
雨气醒别酒,城阴低暮曛。
遥知出关后,更有一终军。
大河南郭外,终日气昏昏。
白鸟下公府,青山当县门。
故人是邑尉,过客驻征轩。
不惮烟波阔,思君一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