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轺问土俗,踯躅越王城。
古月移前垒,荒风宿鬼兵。
燎衣残灶火,击柝远河声。
午夜看星气,晨鸡或肯鸣。
停轺问土俗,踯躅越王城。
古月移前垒,荒风宿鬼兵。
燎衣残灶火,击柝远河声。
午夜看星气,晨鸡或肯鸣。
这首清代诗人梁以樟的《晚宿越城》描绘了夜晚在越王城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停轺问土俗”展现了诗人对当地风俗的好奇与关注,他停下马车,向当地人询问习俗。接下来,“踯躅越王城”表达了他对古城遗迹的徘徊和沉思,步伐缓慢,仿佛被历史的痕迹所吸引。
“古月移前垒”写出了月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之上,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战争的痕迹。“荒风宿鬼兵”则营造出一种荒凉而神秘的氛围,仿佛风中还残留着昔日战场的阴魂。这两句运用了象征和想象,将月光和风声与历史的悲壮相连。
“燎衣残灶火”描绘了破败的村落中,只剩篝火的余烬,显示出生活的艰辛和过往的烟火气。“击柝远河声”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远处传来戍楼的梆子声,增添了孤独和凄凉之感。
最后两句“午夜看星气,晨鸡或肯鸣”,诗人期待着黎明的到来,希望通过观察星象来打发时间,同时也暗示着希望和生机。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深沉思考。
乖阙意方弭,安知忽来翔。
累日重欢宴,一旦复离伤。
置酒慰兹夕,秉烛坐华堂。
契阔未及展,晨星出东方。
征人惨已辞,车马俨成装。
我怀自无欢,原野满春光。
群水含时泽,野雉鸣朝阳。
平生有壮志,不觉泪沾裳。
况自守空宇,日夕但徬徨。
少年不远仕,秉笏东西京。
中岁守淮郡,奉命乃征行。
素惭省阁姿,况忝符竹荣。
效愚方此始,顾私岂获并。
徘徊亲交恋,怆悢昆友情。
日暮风雪起,我去子还城。
登涂建隼旟,勒驾望承明。
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
晨兴奉早朝,玉露沾华缨。
一朝从此去,服膺理庶氓。
皇恩傥岁月,归服厕群英。
满郭春风岚已昏,鸦栖散吏掩重门。
虽居世网常清净,夜对高僧无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