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窗四启晓霞流,人在层岩最上头。
诗句偶拈今日暇,风光宛似昔年秋。
泉淙涧底琴音写,峰倚天边画景收。
独抚穹碑参结习,转教心恧重来游。
虚窗四启晓霞流,人在层岩最上头。
诗句偶拈今日暇,风光宛似昔年秋。
泉淙涧底琴音写,峰倚天边画景收。
独抚穹碑参结习,转教心恧重来游。
此诗描绘了诗人于清晨登临天成寺时所见之景,以及其内心的感受。首句“虚窗四启晓霞流”,以“虚窗”开篇,暗示了诗人身处空灵静谧之中,随着“晓霞流”缓缓展开,画面逐渐清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人在层岩最上头”一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位于层层叠叠的岩石之巅,视野开阔,仿佛与天地相连,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诗句偶拈今日暇,风光宛似昔年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利用闲暇时光,偶然间吟诗抒怀,发现眼前的风光与往昔秋天的景色相似,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泉淙涧底琴音写,峰倚天边画景收。”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泉水流淌的声音比作琴音,形象地描绘了山涧的宁静之美;同时,山峰与天空相依,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被收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独抚穹碑参结习,转教心恧重来游。”最后两句,诗人独自抚摸着高耸的石碑,思考着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内心感到惭愧,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希望再次前来游览,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清雅脱俗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啄木鸟,五花色。朝飞城南,暮飞城北。
老树无虫啄,风叶徒恻恻。
鸟以虫为饵,虫在树心里。
雨注风刮树欲死,明年何处哺其子。
尔不见首阳山中蝉,吸露向风烟。
又不见延陵江上雁,啄稻在平田,只今树木高于天。
吁嗟啄木鸟,尔心胡不然。
屏迹谢纷扰,幽居带川原。
萧然无馀蓄,竹素开南轩。
新雨陇头绿,晨兴起柴门。
抱锄薙荒翳,聊以护苗根。
息劳憩古木,散帙披群言。
古今数千载,起伏一何繁。
残编未了了,暝色集墟村。
坂草饭黄犊,栖禽惊复喧。
归休茅檐下,列坐共儿孙。
曷以慰渴饥,浊酒盈芳樽。
优游此卒岁,干禄非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