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丛里着先生,不羡朱门有钜卿。
供世自甘腰懒折,阅人那肯眼回青。
杖寻花柳须乘兴,锦佩奚童可乞灵。
莫待春池畦部满,阳和閒落鼓吹听。
万花丛里着先生,不羡朱门有钜卿。
供世自甘腰懒折,阅人那肯眼回青。
杖寻花柳须乘兴,锦佩奚童可乞灵。
莫待春池畦部满,阳和閒落鼓吹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高士的形象,他置身于万花丛中,不羡慕富贵人家的权势与财富,而是甘愿在世俗中保持自己的独立与清高。诗人以“不羡朱门有钜卿”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满足。
“供世自甘腰懒折,阅人那肯眼回青。”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这位高士的个性,他愿意为世人付出,但并不因此而屈服或改变自己,对待他人则保持着超然的态度,不会轻易被外界所影响。
“杖寻花柳须乘兴,锦佩奚童可乞灵。”这里通过描述高士出游时的情景,表现了他的随性与自然,无论是寻找美景还是与儿童相伴,都是出于内心的喜悦与兴趣,而非外在的强迫或期待。
最后,“莫待春池畦部满,阳和閒落鼓吹听。”这两句提醒人们不要等到时机成熟才行动,应该适时把握机会,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隐逸高士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自由、淡泊、随性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赤手取鱼如拾块,布网鸣舷攻腹背。
岂知激浊与清流,恐惧骈头牵翠带。
居士仁心到鱼鸟,会有微生化馀鲙。
宁容网目漏吞舟,谁能烹鲜作苛碎。
我亦江湖钓竿手,误逐轻车从下濑。
生当得意落鸥边,何用封侯堕鸢外。
不如此鱼今得所,置身暗与神明会。
径须作记戒鲸鲵,防有任公钓东海。
阙然声问略相同,百里之间一水通。
春兴多多高纸价,愁怀一一逐归鸿。
不忧寒饿成吾老,稍喜朝廷记此公。
梦每见君心已了,不因新句觉情东。
盈盈一水不斯须,经岁相过自作疏。
坐待翔禽报佳会,径须飞雨洗香车。
超腾水部陈篇上,收拾愚溪作赋馀。
信有神仙足官府,我宁辛苦守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