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十》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十》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古风

穿云上虚无,彷佛凌倒景。

微茫鸿鹄背,指点众山顶。

出日上扶桑,徘徊万林影。

(0)
注释
穿云:形容飞得非常高,穿过云层。
虚无:指天空的广阔无垠。
凌倒景:超越或俯瞰周围的景色。
鸿鹄:古代的大雁或天鹅,象征高远。
扶桑:神话中的东方神木,古人用来指代太阳升起的地方。
徘徊:形容太阳在天空中移动。
万林影:众多树木下的阴影,形象描绘阳光照射的场景。
翻译
穿越云层直上天空,仿佛超越了景象的边界。
在遥远的天际,隐约可见鸿鹄的背影,它指向群山之巅。
太阳从扶桑升起,光芒照耀在万木丛中,留下斑驳的光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嵩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开篇“穿云上虚无,彷佛凌倒景”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高处眺望时的震撼感受,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俯瞰着下方的山峦。

接下来,“微茫鸿鹄背,指点众山顶”两句,则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鸟儿在空中飞翔的情景,以及诗人用手指引领众山之巅的画面。这里的“鸿鹄”指的是大雁,象征着远行和高洁,而“微茫”则形容视线所及之物模糊不清,但又隐含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第三部分,“出日上扶桑,徘徊万林影”两句,则转向了太阳的升起和诗人在众多树林间游走的情形。“扶桑”是古代指代东方之名,而“徘徊”则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以及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图画,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端午帖子词.皇帝閤六首·其二

午位星杓正,人间令节同。

四时和玉烛,万物被薰风。

(0)

春帖子词.温成皇后閤四首·其二

宝奁香歇掩铅华,旧閤春归老监嗟。

画栋重来当日燕,玉栏犹发去年花。

(0)

三桥诗.飞盖

鸣驺入远树,飞盖渡长桥。

水阔鹭双起,波明鱼自跳。

(0)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其十

权臣坐偃月,弃官如飘蓬。

及兹颠沛秋,翻然挺孤忠。

一死未得所,网罗挂秋鸿。

渡淮已不食,蜕槁夷齐风。

何人续迁史,表为节义雄。

(0)

答柴主簿二首·其一

相隔云江有梦寻,篇诗寄旧重兼金。

山林未遂鹿麋性,风雨空愁葵藿心。

老气十年看剑在,秋声一夜入灯深。

铜槃消息无人问,寂寞西楼待雁音。

(0)

久雨

闭门荒草合,宿雨掩春华。

西海无回日,东风几落花。

雾冥猿自啸,荡冷雁犹家。

谁是补天手,空怀鍊石娲。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