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钓忘饵,今师亦忘钩。
静夜江不湍,孤光送归舟。
昔人钓忘饵,今师亦忘钩。
静夜江不湍,孤光送归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以“昔人钓忘饵”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暗示了古人钓鱼时的专注与忘我状态,同时也引出了“今师亦忘钩”的情景,这里的“师”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其他修行之人,他们同样沉浸在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中,忘记了钓鱼的目的,仅仅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
“静夜江不湍”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江面的平静,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没有一丝波澜。这种静谧的环境,为下一句“孤光送归舟”做了铺垫。孤光,既指江面上的月光,也象征着内心的光芒,它静静地照耀着归途中的小船,给予旅人温暖和方向。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更蕴含了心灵上的慰藉,让人感受到即使在孤独的旅程中,也有光明指引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士而志于道,谁云不自量。
山海虽崇深,行者尚梯航。
况复我固有,本根先混茫。
渺然一微尘,犹足铸虞唐。
随遇得真乐,何适非道场。
回首观世间,汩没诚可伤。
余岂不知耶,驽马恋豆糠。
春林听鸣鸟,秋壁闻啼螀。
是心如死灰,妄念不复猖。
持此欲求交,满目都伥伥。
迩来得吾人,宿愿欣已偿。
文字果超诣,圣门早升堂。
视彼俗学流,一一痴与狂。
所为杂霸下,未可语皇王。
与君期戮力,起废针其肓。
相将入山中,采薇以为粮。
累石成台如蚁垤,对此澄江千丈阔。
春轮旋转疾如飞,隔岸传声无间歇。
风标公子镜中来,为我沙汀凝片雪。
晚晴更是斜阳好,树外残霞红一抹。
平生任运息机心,麋鹿可驯禽可狎。
生憎智巧犯人为,激水翻车真太黠。
君不见海上之鸥胡不下,当时妄念差一发。
又不见汉阴抱瓮用力多,区区反笑桔槔拙。
我今与物既大同,积劫情尘俱泯绝。
天机密契有谁知,强立台名太饶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