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岦丰碑纪有唐,当年君集破高昌。
刀烧枉自夸寒热,日月旋开化雪霜。
百载封圻空叹曲,千秋文笔却推姜。
祗今过客徘徊处,古迹依稀认战场。
岌岦丰碑纪有唐,当年君集破高昌。
刀烧枉自夸寒热,日月旋开化雪霜。
百载封圻空叹曲,千秋文笔却推姜。
祗今过客徘徊处,古迹依稀认战场。
这首诗《天山碑》由清代诗人杨炳坤所作,通过对天山碑的历史与现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思考。
首联“岌岦丰碑纪有唐,当年君集破高昌”以“岌岦”形容丰碑之高峻,象征着历史的巍峨与深远。通过“纪有唐”点明碑文记载的是唐朝时期的历史事件,而“当年君集破高昌”则讲述了一段关于唐朝将领君集征讨高昌国的英勇事迹,体现了历史的辉煌与英雄的壮举。
颔联“刀烧枉自夸寒热,日月旋开化雪霜”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刀烧”的破坏力与“日月”自然之力进行对比,强调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性。同时,“寒热”与“雪霜”也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无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遭受破坏的惋惜之情。
颈联“百载封圻空叹曲,千秋文笔却推姜”中,“百载封圻”指的是历经百年岁月的边疆地区,而“空叹曲”则表达了对这些地方因历史变迁而失去往昔辉煌的遗憾。“千秋文笔却推姜”则是对后世文人墨客推崇姜太公(姜子牙)的智慧与功绩的肯定,暗示了历史人物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尾联“祗今过客徘徊处,古迹依稀认战场”描绘了今日过客在古迹前徘徊的情景,通过“古迹依稀认战场”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历史遗迹的残存状态,也暗示了战争留下的痕迹依然可见,让人不禁思考历史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整体而言,《天山碑》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变迁、英雄事迹和自然力量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