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相代谢,日月双掷梭。
寓形亦劳劳,如水无停波。
驱车上长安,非不恋薜萝。
将谓博微禄,可以代艺禾。
四时相代谢,日月双掷梭。
寓形亦劳劳,如水无停波。
驱车上长安,非不恋薜萝。
将谓博微禄,可以代艺禾。
这首诗《归思(其一)》由清代诗人顾峵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首句“四时相代谢,日月双掷梭”,以自然界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为背景,隐喻人生的短暂与流转,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四季的更迭如同日月的交替,快速而不可逆转,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无情。
接着,“寓形亦劳劳,如水无停波”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流逝的无奈感。诗人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水,无法阻止自己的流动,暗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与挣扎。同时,“劳劳”二字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辛劳与疲惫。
“驱车上长安,非不恋薜萝”则展示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不得不离开熟悉的家乡,前往繁华的长安;另一方面,他对故乡的山川草木、熟悉的环境充满了深深的眷恋,难以割舍。这里,“薜萝”象征着故乡的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与“长安”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的内心冲突。
最后,“将谓博微禄,可以代艺禾”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与对艺术的追求之间的权衡。他认为通过获取微薄的官禄或许能替代艺术上的成就,但这种替代是否真正能满足内心的渴望,值得深思。这句话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对理想追求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在追求功名与艺术之间内心的挣扎与抉择,情感丰富,引人深思。
西南山最胜,一界是诸天。
上路穿岩竹,分流入寺泉。
蹑云丹井畔,望月石桥边。
洞壑江声远,楼台海气连。
塔明春岭雪,钟散暮松烟。
何处去犹恨,更看峰顶莲。
毛仙翁,毛仙翁,容貌常如二八童。
几岁头梳云鬓绿,无时面带桃花红。
眼前人世阅沧海,肘后药成辞月宫。
方口秀眉编贝齿,瞭然炅炅双瞳子。
芝椿禀气本坚强,龟鹤计年应不死。
四海五山长独游,矜贫傲富欺王侯。
灵通指下砖甓化,瑞气炉中金玉流。
定是烟霞列仙侣,暂来尘俗救危苦。
紫霞妖女琼华飞,秘法虔心传付与。
阴功足,阴功成,羽驾何年归上清。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觅仙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