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寺居》
《寺居》全文
宋 / 刘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寺居贫亦乐,多被忆家分。

井脉寒生雾,钟声远入云。

青松知出处,白发耐耕耘。

此地民风古,如何弄梃闻。

(0)
注释
寺居:寺庙居住。
贫亦乐:虽然贫穷却感到快乐。
忆家分:对家乡的思念。
井脉:井水的脉络。
寒生雾:因冷而产生雾气。
钟声:寺庙钟声。
远入云:声音远远传入云端。
青松:青翠的松树。
出处:象征出处或坚韧不拔。
白发:指年长者的白发。
耐耕耘:经得起辛勤劳作。
民风古:古老的民风。
如何:怎么会。
弄梃:持械斗殴。
闻:听到。
翻译
即使寺庙生活清贫,也感到快乐,常常想起家乡的思念。
井水因寒冷而生出薄雾,钟声悠扬飘向远方的云天。
青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白发见证着辛勤的劳作。
这里民风淳朴古老,怎会传出持械斗殴的消息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居住的平淡生活,以及对家乡的怀念。"寺居贫亦乐,多被忆家分"两句表达了诗人尽管生活清贫,但仍能从寺院的宁静中找到乐趣,同时也常常思念远方的家人。

"井脉寒生雾,钟声远入云"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强化了寺庙之中的清幽气氛。井水在寒冷中蒸发成雾,钟声飘逸直入云端,这些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觉。

"青松知出处,白发耐耕耘"两句通过对比青松和白发,暗示了诗人自己也像那坚韧不拔的青松一样,虽然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但依然在这个地方坚守着自己的生活。

最后两句"此地民风古,如何弄梃闻"则表达了诗人对所居之地古朴民俗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可能对某种手艺或技巧(弄梃)的好奇与探寻。这里的“梃”可能指的是一种制作工具或者是木工用具,诗人通过提问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传统技艺的兴趣和渴望了解。

整首诗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位隐逸之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周遭环境与文化的感受和思考。

作者介绍
刘黻

刘黻
朝代:宋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猜你喜欢

偕李月山赵南厓游罗浮山

春日晴峰插海涛,跻攀千里共忘劳。

水源将尽桃花落,云气常随鹤影高。

白发避秦何处觅,赤松辞汉几人豪。

尘怀且尽今宵乐,草坐流连醉浊醪。

(0)

大雷山怀旧

维舟村寺踏平滩,才到山中便改观。

一夜雨过鸣涧壑,半空云堕失峰峦。

人家有径苍苔滑,萧寺无僧翠竹寒。

此日故人千里隔,欲扳高顶望长安。

(0)

夏日游翠山寺寻张即之秘阁遗事

五月桃源路,山深不见花。

绿肥梅荐玉,黄实蔓垂瓜。

磴伏云根断,溪长鸟道赊。

梵宫天设险,僧饭熟胡麻。

(0)

送朝用佥宪山西

十年大道感亲闻,鸡鹤忘形日与群。

春逐莺花杯里散,江流天地眼中分。

客怀恋土看吴月,马意先人入晋云。

经略肯分閒笔研,岂无长赋吊河汾。

(0)

清桥夜月

月隐崆峒峰,世人俱未看。

独怜得句客,照桥三四栏。

(0)

溪船

家业计多少,茶铛及钓钩。

横行烟月里,谁敢犯虚舟。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