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时独往,榛秽旋芟斸。
飞泉蔽幽岩,杳蔼疏朝旭。
光垂白龙髯,鸣漱寒潭玉。
半壁生昼寒,阴草润秋绿。
穿藤出溪口,流沫萦山足。
莫遣吏人来,方歌白云曲。
春山时独往,榛秽旋芟斸。
飞泉蔽幽岩,杳蔼疏朝旭。
光垂白龙髯,鸣漱寒潭玉。
半壁生昼寒,阴草润秋绿。
穿藤出溪口,流沫萦山足。
莫遣吏人来,方歌白云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游水帘岩》,描绘了春天独自游历山水的闲适与宁静。首句“春山时独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时光的享受。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榛秽旋芟斸”展现了山中清新的环境,以及“飞泉蔽幽岩,杳蔼疏朝旭”对山间景色的细腻描绘,泉水、岩石和初升的朝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光垂白龙髯,鸣漱寒潭玉”运用了比喻,将阳光照射在山岩上的景象比作白龙的胡须垂落,泉水声则如玉珠在寒潭中鸣响,富有诗意。诗人感受到“半壁生昼寒,阴草润秋绿”,山的一半被阳光照亮,另一半则显得清凉,阴暗处的草木因湿润而更显生机。
最后两句“穿藤出溪口,流沫萦山足”描绘了溪流穿过藤蔓,泡沫环绕山脚的动态画面,充满了生命力。诗人以“莫遣吏人来,方歌白云曲”结尾,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无人打扰,可以自由地欣赏这山水之乐,悠然吟唱白云般的闲适之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山林的静谧与活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超脱尘世的心境。
清漳降神,有石壁立。疾风迅雷,孤根不慹。
乃有寒铁,与相嘘吸。太古之心,一气足挹。
拔出众芳,妙香熠熠。蔷薇晚卧,对之雨泣。
石丈欣然,晨昏长揖。为惜濂溪,所见未及。
大雅久沦没,巍然见时英。
作述千载上,死灰起芒精。
气吐相感激,长揖如生平。
谁令黄钟节,掩以瓦釜鸣。
相乐反相泣,出涕何纵横。
十千置斗酒,不惜为君倾。
高筵列华烛,美女调繁筝。
挥手不能顾,悦耳非新声。
藉无师涓奏,何以移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