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石甃圜庵,结构因岩谷。
危梁琢坚珉,湿楚裁寒玉。
梵相终无坏,明灯自相续。
掘断青山根,白云常在屋。
凿石甃圜庵,结构因岩谷。
危梁琢坚珉,湿楚裁寒玉。
梵相终无坏,明灯自相续。
掘断青山根,白云常在屋。
这首明代诗人王琏的《石屋》描绘了一座依山而建的禅寺石屋,其构造巧妙地顺应了周围的岩谷地形。诗人赞美了石屋的坚固,梁柱选用坚硬的石材,仿佛是精心雕琢的美玉,即使在潮湿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其清凉如玉的质感。佛像的庄严形象(梵相)永不损坏,象征着佛法的永恒;明亮的灯火则代代相传,增添了静谧的禅意。最后两句写到,尽管人们挖掘了山体,但石屋依旧屹立,白云缭绕其上,更显出超脱尘世的意境。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石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禅修生活的宁静与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