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欲心无苦,药病皆拈却。
眼耳有观音,岂用安手脚。
离欲心无苦,药病皆拈却。
眼耳有观音,岂用安手脚。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金刚随机无尽颂》中的第五部分,名为“一相无相分第九”。诗中表达的是佛教中关于离欲修行的理念。"离欲心无苦",意指超脱欲望的束缚,心灵达到清静无苦的状态。"药病皆拈却",比喻修行者将烦恼和执着视为病痛,通过智慧将其消除。"眼耳有观音",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观照,如同观音菩萨般慈悲与洞察,强调内在的觉察力而非外在的物质需求。"岂用安手脚",进一步强调修行者无需依赖外在形式或行为来寻求安宁,而是要从内心深处实现真正的平静。
整首诗简洁而深邃,体现了禅宗注重内心修炼、去除执着的修行路径。
山围江暮。
天镜开晴絮。
斜影过梨花,照文星、老人星聚。
清樽一笑,欢甚却成愁,别时襟,余点点,疑是高唐雨。
无人知处。
梦里云归路。
回雁晓风清,雁不来、啼雅无数。
心情老懒,尤物解宜人,春尽也,有南风,好便回帆去。
稠花乱叶,到处撩人醉。
林下有孤芳,不匆匆、成蹊桃李。
今年风雨,莫送断肠红,斜枝倚。
风尘里。
不带尘风气。
微嗔又喜。
约略知春味。
江上一帆愁,梦犹寻、歌梁舞地。
如今对酒,不似那回时,书谩写,梦来空,只有相思是。
山明水秀,尽属诗人道。
应是五陵儿,见衰翁、孤吟绝倒。
一觞一咏,潇洒寄高闲,松月下,竹风间,试想为襟抱。
玉关遥指,万里天衢杳。
笔阵扫秋风,泻珠玑、琅琅皎皎。
卧龙智略,三诏佐升平,烟塞事,玉堂心,频把菱花照。
朝来风日,陡觉春衫便。
翠柳艳明眉,戏秋千、谁家倩盼。
烟匀露洗,草色媚横塘,平沙软。
雕轮转。
行乐闻弦管。
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
一醉几缠头,过扬州、珠帘尽卷。
而今老矣,花似雾中看,欢喜浅。
天涯远。
信马归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