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窌恩虽渥,潘舆恨已遥。
南天丹旐湿,朔吹穗帷飘。
不复迎船笋,惊闻引葬箫。
九原封若斧,泪溢冶城潮。
石窌恩虽渥,潘舆恨已遥。
南天丹旐湿,朔吹穗帷飘。
不复迎船笋,惊闻引葬箫。
九原封若斧,泪溢冶城潮。
这首挽诗《李少愚母挽诗》由宋代诗人韩驹所作,表达了对逝者深切的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生前恩泽与身后哀思的复杂情感。
首句“石窌恩虽渥”以“石窌”象征深厚的恩泽,暗示逝者生前受到的厚待与尊敬,而“渥”字则强调了这种恩泽的深厚与宽广。接着,“潘舆恨已遥”通过典故,暗指逝者已远离尘世的烦恼与遗憾,表达了对逝者解脱的祝愿。
“南天丹旐湿”描绘了丧礼的场景,丹旐(丧旗)在南天飘扬,泪水沾湿了旗帜,形象地表现了亲人对逝者的哀痛与不舍。“朔吹穗帷飘”则以北风中的穗帷飘动,象征着哀思随风远扬,难以平息。
“不复迎船笋”一句,通过“迎船笋”的消失,暗示逝者已不再需要生前的陪伴与照顾,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无奈与接受。“惊闻引葬箫”则描绘了丧礼上引人注目的葬箫声,这声音在生者心中激起波澜,让人难以忘怀。
最后,“九原封若斧,泪溢冶城潮”以“九原”象征逝者安息之地,而“封若斧”则比喻墓地的庄严与庄重。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也寄托了生者对于逝者灵魂归宿的深深祝福。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对逝者的哀悼与缅怀之情。
吾闻赤城之东丹穴山,上有珠树青琅玕。
苍麟白鹿共驯扰,翩翩五彩停凤鸾。
瀛洲圆峤在咫尺,瑶台银阙青云间。
尔来人世竟寥绝,青鸟久不来尘寰。
前年衡岳竹多实,凤雏飞来栖石坛。
朱陵洞深海云湿,华盖风高秋月寒。
三闾庙古江蓠碧,二女祠荒湘竹斑。
颇闻蓬莱水清浅,刷羽夜渡沧江湾。
沧江东望接云海,霞城石壁高㠝岏。
赤泉出穴味如醴,瑶草青青冬亦蕃。
九苞綵羽久相迟,碧梧翠竹交檀栾。
东归幸谢赤松子,千岁玄裳当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