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少愚母挽诗》
《李少愚母挽诗》全文
宋 / 韩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石窌恩虽渥,潘舆恨已遥。

南天丹旐湿,朔吹穗帷飘。

不复迎船笋,惊闻引葬箫。

九原封若斧,泪溢冶城潮。

(0)
鉴赏

这首挽诗《李少愚母挽诗》由宋代诗人韩驹所作,表达了对逝者深切的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生前恩泽与身后哀思的复杂情感。

首句“石窌恩虽渥”以“石窌”象征深厚的恩泽,暗示逝者生前受到的厚待与尊敬,而“渥”字则强调了这种恩泽的深厚与宽广。接着,“潘舆恨已遥”通过典故,暗指逝者已远离尘世的烦恼与遗憾,表达了对逝者解脱的祝愿。

“南天丹旐湿”描绘了丧礼的场景,丹旐(丧旗)在南天飘扬,泪水沾湿了旗帜,形象地表现了亲人对逝者的哀痛与不舍。“朔吹穗帷飘”则以北风中的穗帷飘动,象征着哀思随风远扬,难以平息。

“不复迎船笋”一句,通过“迎船笋”的消失,暗示逝者已不再需要生前的陪伴与照顾,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无奈与接受。“惊闻引葬箫”则描绘了丧礼上引人注目的葬箫声,这声音在生者心中激起波澜,让人难以忘怀。

最后,“九原封若斧,泪溢冶城潮”以“九原”象征逝者安息之地,而“封若斧”则比喻墓地的庄严与庄重。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也寄托了生者对于逝者灵魂归宿的深深祝福。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对逝者的哀悼与缅怀之情。

作者介绍

韩驹
朝代:宋   字:子苍   号:牟阳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生辰:1080~1135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猜你喜欢

为朱氏赋石潭轩

飞轩瞰古潭,潭色杳深翠。

静渊如有容,混混百源会。

秋临天影寒,夜漱月华碎。

吾心若虚空,何物为蓬累。

(0)

题唐亨仲三友图

赋质异根本,秉心同岁寒。

翛然山林资,陋彼桃李颜。

雅操类三益,赏心齐二难。

寄言端居者,冰雪宜相看。

(0)

拟古·其六

秋月何皎皎,素魄流虚堂。

揽衣步清影,玉露生凄凉。

感之独徘徊,惊波疾流光。

虽无景公泪,恻恻还堪伤。

世路多榛棘,人心竞羊肠。

得酒且须倾,毋令空鬓霜。

(0)

题扇面小景二首·其二木石

涧底云根湿,林稍风叶鸣。

何时明月夜,来此听秋声。

(0)

送丹丘生兼简金华士友

吾闻赤城之东丹穴山,上有珠树青琅玕。

苍麟白鹿共驯扰,翩翩五彩停凤鸾。

瀛洲圆峤在咫尺,瑶台银阙青云间。

尔来人世竟寥绝,青鸟久不来尘寰。

前年衡岳竹多实,凤雏飞来栖石坛。

朱陵洞深海云湿,华盖风高秋月寒。

三闾庙古江蓠碧,二女祠荒湘竹斑。

颇闻蓬莱水清浅,刷羽夜渡沧江湾。

沧江东望接云海,霞城石壁高㠝岏。

赤泉出穴味如醴,瑶草青青冬亦蕃。

九苞綵羽久相迟,碧梧翠竹交檀栾。

东归幸谢赤松子,千岁玄裳当复还。

(0)

狮子林十四首·其七小飞虹

龙影夕连蜷,不饮吴江渚。

截断涧东天,飞来涧西雨。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