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叠山峦蘸碧空,身前身后感何穷。
几条白骨成灰易,一领青衫洒泪同。
昔日视师生亦壮,他时入地鬼之雄。
蓬蒿半亩逍遥境,留待修文宅此中。
是处佳城葬汝真,葬侬何处转伤神。
一锄未了三春梦,七尺仍留百岁身。
即有高碑休堕泪,断无疑冢去欺人。
买山不作生时计,芳草斜阳结净因。
鸡黍田庐惠屡叨,仙栖独惜未曾过。
生前户牖绸缪早,劫后河山涕泪多。
不待盖棺方定论,敢同临穴一高歌。
此诗情比延陵重,空向孤坟剑自摩。
万叠山峦蘸碧空,身前身后感何穷。
几条白骨成灰易,一领青衫洒泪同。
昔日视师生亦壮,他时入地鬼之雄。
蓬蒿半亩逍遥境,留待修文宅此中。
是处佳城葬汝真,葬侬何处转伤神。
一锄未了三春梦,七尺仍留百岁身。
即有高碑休堕泪,断无疑冢去欺人。
买山不作生时计,芳草斜阳结净因。
鸡黍田庐惠屡叨,仙栖独惜未曾过。
生前户牖绸缪早,劫后河山涕泪多。
不待盖棺方定论,敢同临穴一高歌。
此诗情比延陵重,空向孤坟剑自摩。
这首诗《题谢君生圹》由清代诗人蔡见先所作,通过对墓地的描绘与对逝者的追思,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首联“万叠山峦蘸碧空,身前身后感何穷”,以壮丽的山峦起笔,象征着生命的广阔与深远,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尽感慨。山峦与碧空的交融,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逝者灵魂归宿的隐喻。
颔联“几条白骨成灰易,一领青衫洒泪同”,通过对比白骨与青衫,表达了生命从繁华到消逝的自然规律,以及人们对逝者的哀悼之情。这里不仅有对死亡的无奈接受,也有对生者与死者之间情感联系的深刻理解。
颈联“昔日视师生亦壮,他时入地鬼之雄”,将生前的师生关系与死后成为地下的鬼魂进行对比,体现了人生角色的转换与生命的轮回观念。这一联蕴含了对逝者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其未来在另一个世界可能的想象。
尾联“蓬蒿半亩逍遥境,留待修文宅此中”描绘了一个简朴而宁静的墓地,象征着逝者安息之所。这不仅是对墓地环境的描述,也寄托了对逝者灵魂得以解脱、自由的祝愿。
接下来的四句“是处佳城葬汝真,葬侬何处转伤神。一锄未了三春梦,七尺仍留百岁身”,进一步探讨了生死问题,表达了对逝者安葬地点的关切,以及对生者与逝者之间情感纽带的不舍。通过“一锄未了三春梦”和“七尺仍留百岁身”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性。
最后两联“即有高碑休堕泪,断无疑冢去欺人。买山不作生时计,芳草斜阳结净因。鸡黍田庐惠屡叨,仙栖独惜未曾过。生前户牖绸缪早,劫后河山涕泪多。不待盖棺方定论,敢同临穴一高歌”,则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以及对生者如何面对生死问题的思考。诗人认为,为逝者立碑无需过分悲伤,因为真正的纪念在于生者的心中。同时,诗人也反思了生前的生活与死后世界的联系,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精神的永恒。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及人生意义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