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雪岂戏我,顿晴还起予。
寺逢东野古,梅误北枝疏。
发兴清无极,深行画不如。
冰泥渐融释,却恐污衣裾。
一雪岂戏我,顿晴还起予。
寺逢东野古,梅误北枝疏。
发兴清无极,深行画不如。
冰泥渐融释,却恐污衣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雪后三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一雪岂戏我”,以拟人手法表达对雪的期待和惊喜,暗示雪并非随意而降,而是有意为之,仿佛在与诗人嬉戏。接着,“顿晴还起予”写雪后的天气突然放晴,仿佛回应了诗人的期待,给人以欣喜。
诗中提到“寺逢东野古”,东野即东晋隐士陶渊明,此处借古寺寓指古朴宁静的环境,诗人在此欣赏雪景,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静谧。梅花“误北枝疏”,意指因雪覆盖,原本繁密的梅枝显得稀疏,增添了冬日的韵味。
“发兴清无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灵感激发,他深深沉醉于这清新的雪景之中,认为画工也无法描绘出其万一。“深行画不如”进一步强调了雪景之美,即使是最擅长绘画的人也难以捕捉其精髓。
尾联“冰泥渐融释,却恐污衣裾”则转向现实,诗人担心踏过融化的冰雪,会弄脏衣服,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呵护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受,展现了雪后景色的动人之处,以及诗人与自然的互动和心境变化。
蟾乌景急,暗催人、两鬓银丝如织。
终日区区犹不省,盖为家缘煎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得也成何济。
闻身康健,好寻云路活计。
拂袖落魄婪耽,水边石上,笑傲闲吟缀。
一粒神丹光灿灿,免使尘清连累。
坦荡逍遥,优游自在,占得真消息。
功成归去,永居蓬岛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