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泼烟云六尺绡,寒山秋树晚萧萧。
十年来往吴淞口,错认溪南旧板桥。
谁泼烟云六尺绡,寒山秋树晚萧萧。
十年来往吴淞口,错认溪南旧板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甲的《题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情感。开篇“谁泼烟云六尺绡”一句,以一个疑问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仿佛有人在用六尺长的丝绸描绘着烟云,这不仅是对画面的形象描写,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接着“寒山秋树晚萧萧”一句,则将视角转移到了一幅秋景图中,寒冷的山峦、稀疏的秋林在晚风中发出了萧萧声响,这既是对自然之声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感受的映射。
后两句“十年来往吴淞口,错认溪南旧板桥”则转向了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诗人回忆自己十年间在吴淞口频繁来往,却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将昔日所熟悉的地方与现在的景象相混淆,误以为那座旧板桥依然如故。这不仅是对个人记忆的反思,也是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山水画面的描绘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这也暗示着诗歌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个人情感与记忆的寄托。
绸缪情何情,欲别无奈何。
辕马鸣萧萧,仆夫戒前途。
弦歌惨无绪,觞酒觉已多。
觞酒非吾欢,四顾何茫然。
寒风动野草,菀结不能言。
昔为漆与胶,今为矢与弦。
生平缠绵意,尽此斯须间。
缠绵不可展,逝辙不可返。
絷驹永今日,今日惜已晚。
知君念我厚,为君加餐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