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无诸邦,力弱臣秣陵。
间道遣进表,九门望日旌。
愿齿邹与郳,自达天子庭。
四邻彫霸业,国除洗天兵。
皇灵畅遐外,蜑俗迩声明。
归其所隶州,乞身奉朝请。
帝命得陪祀,汤沐在王城。
从兹附庸毕,歌以颂河清。
清源无诸邦,力弱臣秣陵。
间道遣进表,九门望日旌。
愿齿邹与郳,自达天子庭。
四邻彫霸业,国除洗天兵。
皇灵畅遐外,蜑俗迩声明。
归其所隶州,乞身奉朝请。
帝命得陪祀,汤沐在王城。
从兹附庸毕,歌以颂河清。
这首诗《宋铙歌鼓吹曲(其十一)》由宋代诗人谢翱所作,展现了对历史变迁和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开篇“清源无诸邦,力弱臣秣陵”,描绘了清源地区作为小邦国,力量薄弱却忠诚地臣服于秣陵(即南京),隐含着对忠诚与力量之间关系的探讨。接着,“间道遣进表,九门望日旌”描述了通过秘密通道递送奏章,九门之上悬挂着象征朝廷威严的日旌,展现了一种隐秘而庄重的政治活动场景。
“愿齿邹与郳,自达天子庭”表达了希望像邹与郳那样,直接向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建议,体现了对直接参与国家决策的渴望。“四邻彫霸业,国除洗天兵”则反映了周边国家或政权的衰败,以及国家通过清除外敌维护和平稳定的决心。
“皇灵畅遐外,蜑俗迩声明”赞颂了皇权的恩泽远播四方,使得蛮夷之地也受到教化,名声远扬。接下来,“归其所隶州,乞身奉朝请”表达了希望回到所属州郡,请求退休但仍能参与朝政的愿望,体现了一种对权力与责任的平衡追求。
最后,“帝命得陪祀,汤沐在王城”说明得到了皇帝的恩准,可以在祭祀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享受在京城的生活待遇,进一步展示了个人与皇权之间的紧密联系。
“从兹附庸毕,歌以颂河清”总结了诗的主题,意味着从此之后,所有附庸国都已归顺,国家一片祥和,以此歌颂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洞察,还蕴含了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思考,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庭草春迟,汀苹香老,数声佩悄苍玉。
年晚江空,天寒日暮,壮怀聊寄幽独。
倦游多感,更西北、高楼送目。
佳人不见,慷慨悲歌,夕阳乔木。
紫霞洞窅云深,袅袅馀香,凤箫谁续。
桃花赋在,竹枝词远,此恨年年相触。
翠笺芳字,谩重省、当时顾曲。
因君凝伫,依约吴山,半痕蛾绿。
天庠教育总英游,文行惟君擅两优。
玉润珠明盈咳唾,兰薰雪白见操修。
老天不错须开眼,朱吏相逢定点头。
月里一枝高斫处,向来我已为君留。
罢惫得休假,衣冠倦趋翔。
挟书聊自娱,解带寺东廊。
六龙高徘徊,光景在我裳。
冬屋稍暄暖,病身更强梁。
从我有不思,舍我有不忘。
问谁可与言,携手此徜徉。
婉婉吾所爱,新居乃邻墙。
寄声能来游,维用写愁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