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种论石,贫家种论斗。
富贫同一时,倾泻应心手。
行看万垄空,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何惭在牛后。
富家种论石,贫家种论斗。
富贫同一时,倾泻应心手。
行看万垄空,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何惭在牛后。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农事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深刻观察。诗中通过对比富人家的“种论石”与贫人家的“种论斗”,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石"和"斗"在这里都是量器,富家使用大石来计量谷物,显示了他们的富有,而贫家只能用小斗来计算,反映了他们的贫困。
"富贫同一时,倾泻应心手"这两句表达了一个事实,即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在种植和收获谷物的时候都要根据天气和季节来安排工作,这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而"行看万垄空,坐使千箱有"则描绘了一幅农忙图景:在田野间劳作的人望着一片荒凉,而坐在家中的主人却拥有满箱的粮食。
最后两句"利物博如此,何惭在牛后"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感慨。"利物"指的是追求物质利益,"博"则是广泛或普遍的意思。在这里,诗人通过"何惭在牛后"(即不羡慕那些跟在耕田牛后的人)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却收获甚微的同情,以及对那些只知道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农事重要性的批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抒写了当时社会经济问题和作者对于农业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