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月过望,祝融御早旋。
况度处暑节,残暑应已蠲。
迩日热稍剧,转觉苦歊烦。
炎官恣婪尾,白帝疑无权。
轻风纵送爽,赤日势正晅。
亦知匪久长,有如深春寒。
时令苟不协,孜孜心鲜安。
或谓借郁蒸,坚好益大田。
今秋兆已佳,宜旸穫倍焉。
或谓当秋热,恐有疾病人。
已嫌意靡适,更听言两端。
至理契中庸,因悟为君难。
孟秋月过望,祝融御早旋。
况度处暑节,残暑应已蠲。
迩日热稍剧,转觉苦歊烦。
炎官恣婪尾,白帝疑无权。
轻风纵送爽,赤日势正晅。
亦知匪久长,有如深春寒。
时令苟不协,孜孜心鲜安。
或谓借郁蒸,坚好益大田。
今秋兆已佳,宜旸穫倍焉。
或谓当秋热,恐有疾病人。
已嫌意靡适,更听言两端。
至理契中庸,因悟为君难。
这首诗描绘了孟秋时节,天气由炎热逐渐转凉的过程。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炎热到凉爽的自然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对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关系的思考。
首句“孟秋月过望,祝融御早旋”,点明了时间背景,孟秋时节,炎热的夏天开始退去,象征着炎热的神祝融(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开始让位给秋日的凉爽。接着,“况度处暑节,残暑应已蠲”进一步说明处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夏季余热的消散。
“迩日热稍剧,转觉苦歊烦”描述了近期气温虽有升高,但人们已经感受到炎热带来的不适。“炎官恣婪尾,白帝疑无权”运用拟人手法,将炎热比作放肆的官员,而白帝(古代神话中的雷电之神)似乎无力控制,形象地表达了对炎热的无奈。
“轻风纵送爽,赤日势正晅”则描绘了微风带来的一丝凉爽,与炽热的阳光形成对比,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亦知匪久长,有如深春寒”表达了对短暂凉爽的珍惜,如同春天的寒冷一样短暂。
“时令苟不协,孜孜心鲜安”强调了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顺应自然,否则内心会感到不安。“或谓借郁蒸,坚好益大田”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适度的湿热有助于农作物生长。“今秋兆已佳,宜旸穫倍焉”表达了对今年秋天丰收的乐观期待。
“或谓当秋热,恐有疾病人”则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担心炎热的秋季可能引发疾病。“已嫌意靡适,更听言两端”表达了对不同意见的疑惑和犹豫。“至理契中庸,因悟为君难”最后总结,认为在处理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时,应遵循中庸之道,体现了诗人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还蕴含了对农业、健康、治理等方面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