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阁勋名切上台,赤松何事早归来。
东南不复烦筹箸,中外空瞻酌斗才。
手演一函充宦橐,望隆三锡动罘罳。
它年屈指蒲轮诏,好向临淄绿野开。
黄阁勋名切上台,赤松何事早归来。
东南不复烦筹箸,中外空瞻酌斗才。
手演一函充宦橐,望隆三锡动罘罳。
它年屈指蒲轮诏,好向临淄绿野开。
这首诗是明代邵士逢所作的《俚言奉送大司徒白翁毕老先生昼锦》。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司徒白翁毕老先生归乡的场景,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句“黄阁勋名切上台”,描绘了白翁在官场上的赫赫功名,如同黄阁之上的勋名,紧贴高位。接着“赤松何事早归来”,以赤松子的典故,表达了对白翁提前归隐的不解与惋惜,同时也暗含着对白翁功成身退的赞美。
“东南不复烦筹箸,中外空瞻酌斗才”两句,赞扬了白翁的智慧与才能,认为他无需再为东南地区操心筹划,整个朝廷乃至天下都期待他能发挥其卓越的才能。这既是对白翁过去功绩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作为的期许。
“手演一函充宦橐,望隆三锡动罘罳”进一步描述了白翁的才华和声望。手演一函,指的是他丰富的学识和经验;望隆三锡,意指他受到三次加封或赏赐,声望极高。罘罳,古代宫门上的装饰,这里用来形容白翁的声望之高,连宫门都为之动容。
最后,“它年屈指蒲轮诏,好向临淄绿野开”表达了对白翁未来的美好祝愿。屈指,表示时间的推算;蒲轮,古代帝王征召贤士的车轮,这里象征着白翁将再次被朝廷征召,回到临淄(古代齐国的都城)的绿野之地,继续施展才华,为国家贡献。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对白翁归乡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功成名就的赞叹,也有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再次被重用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白翁的深厚敬意和美好祝愿。
一春苦多风,桃李见无几。
良游时已失,忽忽三月尾。
中间亦何有,徒自乱心耳。
所嗟违所娱,坐费良日晷。
堂北千叶桃,微本混榛枳。
居然未之省,一日灿相视。
零丁不忍摘,攀玩聊自慰。
乃知物虽微,未易即疏弃。
从今至零落,犹足伴尊胾。
仍烦芊绵草,藉我花前醉。
秋风吹衡茅,寂历如荒村。
独立无与语,悲虫鸣草根。
老木经疾风,枝叶仅得存。
疏荫不满地,白日耿当轩。
北城有黄仲,眸子清不浑。
时能出秀句,宝铁雕玙璠。
念将舍我去,为吏国西京。
荒凉古中牟,昼夜轮蹄奔。
青衫给吏役,怀恶未易论。
强颜诡应接,有抱谁能言。
从容来去间,无厌走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