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金车应闿阊,秣陵佳丽属吴王。
但誇卷土天为堑,肯信中流苇亦航。
风火楼船思赤壁,英雄部伍失丹阳。
当年筹策需人望,谁为东南惜仲翔。
一自金车应闿阊,秣陵佳丽属吴王。
但誇卷土天为堑,肯信中流苇亦航。
风火楼船思赤壁,英雄部伍失丹阳。
当年筹策需人望,谁为东南惜仲翔。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卢龙云所作的《和金陵怀古六首》之一,以金陵(今南京)为背景,抒发了对历史往事的感慨与怀念。
首句“一自金车应闿阊”,描绘了历史的变迁,金车代表着帝王的出行,闿阊则暗示着金陵的开阖兴衰。接下来“秣陵佳丽属吴王”一句,点明了金陵曾是吴国的都城,佳丽之地属于吴王,体现了金陵在古代的繁华与地位。
“但夸卷土天为堑,肯信中流苇亦航”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夸赞金陵的防御工事如同天堑一般坚固,却也讽刺地提到了在中流处,即使是芦苇也能成为船只航行的通道,暗喻了历史上的金陵虽有强盛之时,但也难免有衰败之日。
“风火楼船思赤壁,英雄部伍失丹阳”两句,将目光转向了历史上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以及英雄豪杰们曾经驻足的丹阳,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忆与敬仰。
最后,“当年筹策需人望,谁为东南惜仲翔”两句,提出了一个深沉的问题:在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人们是否真正需要有远见卓识的人才来引领?“仲翔”在这里可能是指某一历史人物,诗人通过这一问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陵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穷冬棱棱朔风裂,雪复包山没山骨。
峰形积古谁得窥,上有鸿蒙万年雪。
天山之石绿如玉,雪与石光皆染绿。
半空石堕冰忽开,对面居然落飞瀑。
青松岗头鼠陆梁,一一竟欲餐天光。
沿林弱雉飞不起,经月饱啖松花香。
人行山口雪没踪,山腹久已藏春风。
始知灵境迥然异,气候顿与三霄通。
我谓长城不须筑,此险天教限沙漠。
山南山北尔许长,瀚海黄河兹起伏。
他时逐客倘得还,置家亦象祁连山。
控弦纵逊骡骑霍,投笔或似扶风班。
别家近已忘年载,日出沧溟倘家在。
连峰偶一望东南,云气蒙蒙生腹背。
九州我昔历险夷,五岳顶上都标题。
南条北条等闲尔,太乙太室输此奇。
君不见奇钟塞外天奚取,风力史人猛飞举。
一峰缺处补一云,人欲出山云不许。
《天山歌》【清·洪亮吉】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穷冬棱棱朔风裂,雪复包山没山骨。峰形积古谁得窥,上有鸿蒙万年雪。天山之石绿如玉,雪与石光皆染绿。半空石堕冰忽开,对面居然落飞瀑。青松岗头鼠陆梁,一一竟欲餐天光。沿林弱雉飞不起,经月饱啖松花香。人行山口雪没踪,山腹久已藏春风。始知灵境迥然异,气候顿与三霄通。我谓长城不须筑,此险天教限沙漠。山南山北尔许长,瀚海黄河兹起伏。他时逐客倘得还,置家亦象祁连山。控弦纵逊骡骑霍,投笔或似扶风班。别家近已忘年载,日出沧溟倘家在。连峰偶一望东南,云气蒙蒙生腹背。九州我昔历险夷,五岳顶上都标题。南条北条等闲尔,太乙太室输此奇。君不见奇钟塞外天奚取,风力史人猛飞举。一峰缺处补一云,人欲出山云不许。
https://shici.929r.com/shici/w9E4Fm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