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垂金缕拂清池,绮岸春明二月时。
细雨濯来看转洁,淡烟笼处色偏奇。
染衣莫讶虚弹指,结带相贻好赠诗。
怪底莺梭织未就,分条空待送将离。
垂垂金缕拂清池,绮岸春明二月时。
细雨濯来看转洁,淡烟笼处色偏奇。
染衣莫讶虚弹指,结带相贻好赠诗。
怪底莺梭织未就,分条空待送将离。
此诗以柳丝为咏物对象,描绘了春日里柳丝在清池边轻拂的景象。首句“垂垂金缕拂清池”以“垂垂”形容柳丝的柔美,以“金缕”比喻其色泽,生动地展现了柳丝在春光中轻盈的姿态。接着,“绮岸春明二月时”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春光明媚的二月,绮丽的河岸上,柳丝随风摇曳。
“细雨濯来看转洁,淡烟笼处色偏奇”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柳丝在细雨中的洁净之美和在淡烟笼罩下的独特色彩,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柳丝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风貌。
“染衣莫讶虚弹指,结带相贻好赠诗”则从人的视角出发,表达了对柳丝的欣赏之情,无论是用来装饰衣物还是作为赠诗的结带,柳丝都显得尤为珍贵。
最后,“怪底莺梭织未就,分条空待送将离”以莺梭织布的比喻,表达了对柳丝即将离别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短暂与美好事物的易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柳丝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溪边随事有桑麻,尽日山程十数家。
莫怪行人频怅望,杜鹃不是故乡花。
海上昔闻麋爱鹤,山中今日鹿憎龟。
爱憎止竟须关分,莫把微才望所知。
世路快心无好事,恩门嘉话合书绅。
神藏鬼伏能千变,亦胜忘机避要津。
四翁识势保安闲,须为生灵暂出山。
一种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迹愧商颜。
闲韵虽高不衒才,偶抛猿鸟乍归来。
夕阳照个新红叶,似要题诗落砚台。
芙蓉骚客空留怨,芍药诗家只寄情。
谁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属思亦纵横。
贤豪出处尽沉吟,白日高悬只照心。
一掬信陵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声貌由来固绝伦,今朝共许占残春。
当歌莫怪频垂泪,得地翻惭早失身。
中宵茶鼎沸时惊,正是寒窗竹雪明。
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应平。
人间万恨已难平,栽得垂杨更系情。
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
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
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
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山前邻叟去纷纷,独强衰羸爱杜门。
渐觉一家看冷落,地炉生火自温存。
甘心七十且酣歌,自算平生幸已多。
不似香山白居士,晚将心地著禅魔。
乌纱巾上是青天,检束酬知四十年。
谁料平生臂鹰手,挑灯自送佛前钱。
地阔分吴塞,枫高映楚天。
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
行纪添新梦,羁愁甚往年。
何时京洛路,马上见人烟。
初程风信好,回望失津楼。
日带潮声晚,烟含楚色秋。
戍旗当远客,岛树转惊鸥。
此去非名利,孤帆任白头。